很多文青,都喜欢这句,“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相对于“君子世无双”来说,是指女子容颜美丽倾城。但最早的“人如玉”,是用来形容男子的,而且不是形容外貌的,而是形容品格的。
诗词中最早出现“人如玉”的说法,可以上溯到《诗经》,其中在《白驹》中写道,“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其中的“在彼空谷”,倒是能对应上“陌上”,只是“皎皎白驹”,一般是用来形容男子的。后面的“其人如玉”,是说他的品格,如同美玉一般高洁。
其后,一直到唐代,“人如玉”一直是用来形容人的品格。到宋以后,“人如玉”才开始慢慢用来形容女孩的外貌,但也一直是男女通用,可以形容男孩,而且形容男孩一般是赞扬其内在气质居多,形容女孩,则多为惊叹其容颜、身材等外貌。
1. 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韦应物
唐代诗人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年轻的时候,那也是京中的纨绔子弟,当然也结识了不少皇家子弟。这首《雪中闻李儋过门不访聊以寄赠》中的李儋,也是他的一个出身皇室的好友。有一次,李儋去诗人家访问,却正赶上诗人出门在外,未能见面,所以,诗人不胜思念,写下来这首诗:
度门能不访,冒雪屡西东。
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
乍迷金谷路,稍变上阳宫。
还比相思意,纷纷正满空。
“度门能不访,冒雪屡西东”,您亲自登门拜访,却不能见面,是因为我经常像这样冒雪,四处东西游荡,而不在家。所以,我们错过了这次见面的机会,非常可惜。
后来,李儋因为参与张皇后密谋除宦官李辅国,事败被害,诗人估计会更加痛苦!
“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因为你是冒雪登门拜访,我可以想象,你在雪中站立的情形,其人物之潇洒,其气质之俊逸,就像美玉一样。我也可以遥遥想象,你所骑的骏马,就像玉骢,就像神龙一样神逸。
“还比相思意,纷纷正满空”,虽然没见到面,但我对你的相思之情,就像这漫空飘舞的大雪一样,纷纷不绝。
如果您的恭维对象是一个男生,那么还有比这句,“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更美的赞语吗?
2. 门外月横波,帐里人如玉,周紫芝
那么,该如何恭维一个女孩呢?南宋词人周紫芝给了我们一个榜样。个人感觉,他对歌女的描写,跟另一位词人晏几道合称“双璧”。晏几道的词,这里就不说了。我们来看周紫芝的这首《生查子·其四》:
清歌忆去年,共唱秦楼曲。
门外月横波,帐里人如玉。
秋风吹彩云,梦断惊难续。
别调不堪闻,红泪销残烛。
“门外月横波,帐里人如玉”,门外的月光粼粼,就像女孩子一横的眼波一样;而大帐内的女孩,则像一块美玉一样温润可亲。
一句,“门外月横波”,明里描写的是月光如水,但实际描写的不就是帐内女孩的眼波嘛。一句,“帐里人如玉”,胜过千言万语,对女孩的各种恭维。
“秋风吹彩云,梦断惊难续”,这句是宋词中常有的模式,晏几道常常会这样写,“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来表达词人跟女孩的分手。
“别调不堪闻,红泪销残烛”,这明显表达的是词人对女孩的怀念!
一句,“门外月横波,帐里人如玉”,可以稍微改改,“门外月横波,屋内人如玉”,就可以恭维您面前的女孩了。
3. 高会群贤,其人如玉,王庭圭
如果是韦应物的“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多少还有点赞扬人的身材挺拔玉立的意思。那么,这首宋代词人王庭圭的《柳梢青·和张元晖清明》中的“高会群贤,其人如玉”,则完全没有了赞扬外表、外貌的含义,只有对人品格的赞美:
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
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舞雩初试春衣,听咏歌、童子五六。
泽畔行吟,沙汀拾翠,满江新绿。
“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我们在兰亭举行音乐聚会,充满了丝竹之声。在聚会上,群贤毕至,所到之人,都是品格高洁之士。
“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我们在兰亭,像古人一样,举行“曲水流觞”,一直到晚上,掌起了灯火,亭外细雨绵绵,檐花蔌蔌而落。
这首词,上阕中的兰亭聚会,我们可以和著名的《兰亭集序》对比,其中写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跟“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比起来,当然是后者更能恭维人。
宋人虽然也强调人的品质,讲究“高会群贤,其人如玉”,但跟《兰亭集序》比起来,下半阕就偏软,“沙汀拾翠,满江新绿”,美是美矣,但没有风骨。相对而言,晋人还是有风骨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风光,这人的气质,就强硬了很多。
4.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李纲
宋代民族英雄李纲的这首《丑奴儿/采桑子 其一 木犀》,对于桂花的描写,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向来描写桂花,都是写它的颜色,它的花香。比如,易安居士写得最好的桂花词是这样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首《丑奴儿》是这样写的:
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
直待秋风。香比馀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
吹动珑璁。恰似瑶台月下逢。
上阕也是写桂花的品格,它的花香,我就不多说。这首词最别开生面的是下阙,下阙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桂花来。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步摇”,一种头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金翠”,黄金头饰。“珑璁”,形容金、石等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
秋风吹动桂花树,它就像一个如同美玉一般温润美丽的女孩子,头戴黄金头饰,插着步摇,一步一摇,清风徐来,吹动步摇和头饰,“珑璁”作响。
“吹动珑璁。恰似瑶台月下逢”,“珑璁”作响,就像嫦娥仙子从月宫瑶台徐徐飞下来,和我们相会一样。
一句,“步摇金翠人如玉”,本来“人如玉”是一种比喻,把人比喻成美玉,已是十分迷人,但词人更进一步,又把风吹桂树暗喻成如玉一样的美女,这就把桂树进一步形象化了。
5. 秋风金粟。花下人如玉,吴藻
一般中国文学史中,宋代女诗人、女词人较多,名气大的就有李清照、朱淑真。再往后,女诗人就少了很多,但到了清代,女诗人又多了起来,只是没有宋代女诗人的名气大罢了。在清代的女诗人中,吴藻是值得关注的一位,她的词很清丽,非常值得一读,比如这首《清平乐·女士天香图》:
秋风金粟。花下人如玉。
坐久满庭香扑扑。闲了水沈一握。
月痕都化凉波。翠衫不暖云罗。
写入小窗横幅,累侬错认嫦娥。
“秋风金粟。花下人如玉”,“金粟”,桂花的别称。秋风吹来,金黄色的桂花,一片灿烂。而桂花下的美人,就像碧玉一样。
“坐久满庭香扑扑。闲了水沈一握”,她在庭中坐了很久很久,也不知道是桂花香,还是人香,就是满庭院都香扑扑的。就连庭中的沉香也没有用处了,被淹没在不知是桂香还是人香的香气中。
“累侬错认嫦娥”,带着桂花的香气,那如玉般的人儿,那仙子般的气质,都让我都错认为是月宫里的嫦娥仙子下凡来。
这首词,是赞美女孩的最高境界!先说是“秋风金粟”,桂花本来就是被誉为“月宫之物”,这也为“错认嫦娥”打下伏笔。接着说,“花下人如玉”,即赞美了女孩的外表,又赞扬了她的气质。最后以“累侬错认嫦娥”结尾,就把她捧上天啦!
6.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辛弃疾
杜叔高是一位博学多识,“长于楚辞” 的年轻诗人。孝宗淳熙十六年 (1189年) ,辛弃疾五十岁,在上饶家居,杜叔高专程从家乡金华至上饶探访辛弃疾。从这首《上西平/金人捧露盘 其二 送杜叔高》,我们来看稼轩居士如何赞扬和提携后辈诗人: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
看天上、多少浮云。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
能几字、尽殷勤。
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
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对于稼轩居士,我们可以说是一个报国无门的时代,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词人。知道了这个背景,这句词就很好理解了。多少年了,我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哀怨,怎么还像新恨一样?恰似新恨结束了,但又产生了更新的哀怨。我的愁恨,就像天上的浮云,无穷无尽!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看到这句词,我们不禁泪流满面,太熟悉了,这不就是诗圣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可以说,辛弃疾的感受,和当年杜甫的感受是一模一样的,在同样一个江南暮春时节,大唐完了,大宋也完了。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酒杯像大海一样宽广,有喝不完的美酒;而你杜叔高年轻有为,美玉一般的人物;你的诗歌,就像美锦一样灿烂;你写诗,下笔如有神助,写就锦绣文章!
记住了,在酒席上,不要只夸人“海量”、“海量”的。还是这句,“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直接把人捧上天了!
7. 香馥馥。樽前有个人如玉,无名氏
南宋,是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代。因此,也就产生了众多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忆秦娥》的作者,甚至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消失在众多的江湖诗人中,实在是令人一声叹息:
香馥馥。樽前有个人如玉。
人如玉。翠翘金凤,内家妆束。
娇羞爱把眉儿蹙。
逢人只唱相思曲。
相思曲。一声声是,怨红愁绿。
“香馥馥。樽前有个人如玉”,好香啊,像蜜一样香。酒杯前面有一个美人,她就香碧玉一样温润。
“人如玉。翠翘金凤,内家妆束”,真的是“人如玉”,她头上插了翠翘,戴着金凤头冠,一副宫内女子的装扮。
“娇羞爱把眉儿蹙。逢人只唱相思曲”,在这种场合,她非常娇羞,喜欢蹙着眉头。每逢人们点她唱歌,她只唱那些“相思”的曲儿。
宋人对歌女特别宽容,没有唐人及以前文人对她们的轻视和轻佻。一句,“樽前有个人如玉”,让人读出了词人对歌女的尊重,以及由衷的赞美!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