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喜欢画“大”作品,无论是作品尺幅,还是题材内容,很重视形式。其实,他也画过很多册页,从感受出发描绘心中的家园、诗意的生活。这幅《山前野店》是他画的一幅册页,参考元代画家方方壶的技法。方方壶是方外之人,龙虎山的道士。他擅长画云山胜景,南雄北秀纳于画中。方方壶在元代画坛的地位仅次于元四家,只不过他的作品过于抽象。
《山前野店》中的杂树村舍、云山幽涧、溪桥水禽,可谓细节丰富。尤其是画面上方的大面积留白,让人觉得苍茫深邃,没有烟火气息。明明画的是山村小景,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只需描绘生活场景就行了。王翚偏偏要画出了无一点凡俗气,显然他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他希望生活中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美感。
《山前野店》是册页,画幅不大,仍然采用全景构图,面面俱到。王翚为什么要这么画呢?这是由于,他想通过眼之所见,表现他的情怀志向。又不想重复古人画过的山水,通过细节的变化展现个人风采。很明显,王翚通过有形的山水传递无形的追求。于是他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表现生活化的一面,再提升作品的意境。
发现生活中的美,已经很了不起了。王翚还要“拔高”生活中的美,可见创作难度有多大。虚实结合的手法,主要体现在笔墨和构图两个方面。先看笔墨,他并没有完全借鉴前人不拘于形的审美观,而是不断强调细节的真实性。无论是前景的村落,还是远处的群山,都体现了极强的写实技巧。
中景有一团烟云横穿画面,从实到虚,从虚到实,将画面空间分为三个层次。前景中锋运笔,重墨勾画树石轮廓,让作品“立”了起来。到了中景,综合运用三种方法画烟云。留白法、渲染法、勾勒法,即便在虚处,也有对比关系。远景群山以墨点皴为主,加上淡墨染出的山形,画出了山外有山的效果。笔墨上的对比,源于技法的灵活运用。
笔墨关系与构图处理相辅相成,赋予《山前野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魅力。这一点特别符合方方壶的审美观,“有形终归无形”。有形,代表了眼中的世界,相对客观。无形,代表了精神世界,属于主观想象。当两者同时兼顾的时候,就有了理性与感性的碰撞。至于碰撞的结果,当然是感受到王翚的精神诉求。
画中山水静谧幽深,这是有形。整幅画让人想到方外之人的洒脱坦荡,这就是无形。看到这里就明白了,王翚不想让作品过于彰显个性,他希望把心思藏在画中等人寻找。画山水可以摹其意,如果他真的不求形似,无法在清初画坛立足。
于是王翚提出了融合观点,气韵、笔墨、丘壑,古人哪方面做得好,经过整理化为己用。山水的韵致本来就是抽象的,他用带有模式烙印的笔墨构图表现山水内在的抽象。从而达到个性与古意的统一,让作品拥有更多的受众。
生活是生动具体的,诗意是充满想象的,两者融合,就有了《山前野店》。王翚用真实的细节,引导人们进行遐想,让整幅画变得古雅脱俗。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