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秋景山水,画中有题诗一首,概括画面内容。“寻行觅得空山句, 独绕溪路看竹归”,很明显主题是画中人游山觅句,想要写出一首好诗。张崟倾尽全力描绘山水之美,就是为了让人看到,自然景色为诗人的创作带来无尽灵感。故此,画中人位于画面前景角落,只是一个背影。
传统山水画在表现主题的时候讲究含蓄。倘若他像明代浙派画家那样,将人物放大,将环境缩小,有悖于清代画家的审美情趣。所谓讲究含蓄,可以理解为追求意蕴美,就像石涛所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张崟画出了作品主题的内在逻辑,表现美景给诗人带来的震撼力。换而言之,张崟的表现手法相当高级。
张崟创作《高树秋光》受到了文人情趣的影响,描绘秋山觅句,让画中诗人成了陪衬。就好比,古代文人描写秋天却不出现“秋”字,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表达心意。张崟是镇江人,京江画派的代表性画家。他喜欢画江南美景,表达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他擅长用色,喜欢多种色彩并用,画面看上去清新明丽。青绿的山石,大红的枫叶,淡墨营造出云雾质感,为作品增添了韵味。张崟笔下的青绿色彩不厚重,显得有些清淡,由此产生了朦胧感。这样一来,恰好描绘出江南山水梦幻优雅的一面。神秘、浪漫、变幻莫测,既是实景山水,也是意象山水,生动灵性美不胜收。
文化底蕴,恢宏气势,让《高树秋光》看上去极富魅力。张崟摆脱了正统派风格的影响,画中有了野逸派的特征。石涛说过一句话,“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句话也适用于张崟,他努力表现出山水的天然情趣。
张崟生活在清代中期的江南地区,这个地方受四王风格的积弊影响很大。当画家只知道机械仿古的时候,意味着失去了创新能力。张崟在作品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要想创新,先要有自己的风格。花青、石青、赭石、钛白、大红、水墨,如此丰富的色彩,很难在同时代的其它作品中见到。
有个叫秦祖永的清代画家,赞美过张崟,“胸罗古法,包含奇趣”。这句话为欣赏张崟画作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传统与创新。继承传统,不要成为传统的“奴隶”。画出奇趣,画出个性,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景外有景的妙境让人想到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找到了和山水沟通的方法,扩大了画境,提升了意境。寄情山水不是一句空话,画家和自然产生共鸣,欣赏者和画家共鸣,才能保证情感的有效传递。
他是清代画坛的一股清流,他用彩墨并重的方法画江南山水。画中清新自然的意境,让人无比向往。笔墨讲究个人特征,构图崇尚虚实相生,望着画中山路,让人也想抬脚踏入。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