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是清代著名人物画家,他最出圈的作品是给王原祁画的肖像。王原祁是大画家,能够让他认可的肖像画,可想而知有多么精彩。书中记载,禹之鼎人物画享誉京城,名人肖像皆出其手。
这几幅画是他根据《会真记》创作的人物画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将故事中的经典情节描绘下来。画卷中的人物刻画精致,补景的山水楼阁可圈可点,堪称精品。
《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据此改编的。大唐贞元年间,书生游历蒲州在普救寺遇到了官家小姐崔莺莺。叛军作乱,书生冒死搬兵,救下了崔小姐。两个年轻人就此定情,相约此生不负。后来书生进京赶考,抛弃了莺莺小姐。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不过在禹之鼎笔下,多了几分旖旎滋味。
画传奇故事,要有真实感,还要有代入感,才能打动人。两个主角,书生和崔莺莺在形象上借鉴了明代刻本中的形象。书生儒雅,小姐娇美,突出面部结构,多以正面示人。人物衣纹相对简单,把欣赏重点放到神态上。
画中人物表情,大多安逸自在,哪怕内心激动,也不露声色。这是清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既有技法因素,也是体现了时代审美情趣。画传奇故事,安排情境要有古意,还要靠拢文人品味。由此看来,《会真图卷》体现了画家的匠心。
禹之鼎的大部分画作深藏宫廷,普通人难得一见。从《会真图卷》可以看出,禹之鼎技法全面,楼台界画,山水树木,位置经营,都很擅长。他用画卷留下人们对《会真记》的美好记忆。
之所以说“禹之鼎款”,是因为在清代《会真记》是禁书。一个宫廷画家,以禁书为题进行创作,让人对这卷作品的出处产生了疑问。大家应该都记得《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林黛玉看过《会真记》,薛宝钗知道了,私下里提醒这样不妥。
不过,从作品的精巧程度来看,哪怕不是禹之鼎的真迹,也是画坛高手的作品。毕竟画完一本《会真记》的主要情节,费工费时,普通画家没有精力、能力完成全卷。
以这幅“请宴”为例,设色丰富,运笔圆转灵动,细秀劲长的线条,是传统画法中的“兰叶描”。为了突出崔莺莺是主角,采用了游丝描的画法。两张桌子,一架屏风,在空间处理上有了透视的感觉。民间画家笔下,不会出现这样的构图。
线条流畅,用色清丽,禹之鼎赋予作品通俗面貌。能够注重形神,已经了不起了。禹之鼎还能整体考虑,在工巧之余追求节奏变化。画中人与画中景完美融合,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
禹之鼎接触过西方绘画,他笔下楼台建筑,符合全景透视。他秉承近大远小的规律,进行创作,让作品有了新鲜感。传统笔墨,构图求新,这就是古人一直推崇的借古出新。
为了打破线描人物带来的柔细感觉,禹之鼎采用写意画法添加梧桐、细柳。这样一来,有了洒脱韵味。
《会真图卷》由20幅独立的画作组成,如今收藏在海外博物馆中。无论是不是禹之鼎真迹,后人也能从中了解到清代人物画的特点,知道禹之鼎的画风特征。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