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全留在眼前,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想看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能看到,该有多么开心啊!画家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个想法,通过高超技法把季节特征分明的画作带给大家。画过四季山水的名家很多,沈颢画的《四季山水》注重虚实对比,看上去相当别致,值得好好欣赏。
沈颢生活在明末清初,他是苏州人。看到这里,是不是马上想到了吴门画派。的确,沈颢的画风承袭沈周,笔意挺秀,用色清雅。他喜欢在山水间点缀园林屋舍,让画面充满人居的痕迹。有了画中人,山水才变得多情;有了画中人,山水才有了温度;有了画中人,山水才多了亲切感。
沈颢在创作中模仿元代山水画的构图,力求自然质朴,在意境上重点表达文人墨客的脱俗气质。这种气质和沈颢在创作中受到了松江画派、黄山画派的影响有些许关系。明代中期,吴门画派找到了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那就是强调画家自由创作。
试想一下,面面俱到,细笔勾画,精致到山石上的纹路,不是每个画家都能达到的高度。相反,运笔洒脱,以渲染代替皴擦,强调直抒胸臆,会降低技法上的难度。同时,明清两代的画坛名家大多居住在江南地区。如果没有游历四方的经历,很难在具象创作上有什么发展。于是,写意画法和抽象画风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沈颢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他保留了“法理”兼备的理念。所谓“法”,就是创作的方法。所谓“理”,就是创作的规矩。方法容易理解,规矩是指画山石的时候要有阴阳,画草木的时候要有穿插,画云水的时候忌讳四平八稳等等。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哪怕沈颢画的《四季山水》更像局部特写,人们也能联想到画面之外的景色。
学习吴门画风,审美不到位很容易画得甜俗。这就是吴门画派从崛起到衰落只有一二百年的原因。后人学习沈周、文徵明的笔墨构图,固步自封变成了新的保守派。为了打破这种束缚,沈颢必然要向新兴的画派取经学艺。
比如这幅《夏景山水》,具有一种“笔不周而意周”的美感。也就是,看上去画面并不完整。沈颢通过残缺的构图样貌,依然可以表达出陶醉其中的情绪。画面下方有一持杖老叟站在水边,仿佛在低吟,“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欲问行人去那边”?
在沈颢看来,画画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他画这种构图相对简单的作品,也是表明态度。聊以自娱,追求怡情雅兴,足矣。
淡泊清远,气韵悠长。沈颢摆脱了院体画、商品画的影响,让画画变得更加纯粹。你可以不喜欢他的风格,但不能小觑他的努力。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