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幅画都是清代画家王翚的作品,画面下半部分都有松树竹林,草堂书屋。不同之处在于,一幅远景留白,另一幅远景处有高山湖泊。
对于画家来讲,在创作中出现重复的细节,一点儿也不奇怪。比如,山水画常用烟云、草木、流泉、飞瀑点缀景色,很多画作里都有这些细节。
再比如,元代倪瓒的很多作品里,都有一间草亭,承载他的孤独冷傲。王翚画中的这间草堂,应该是他日常读书画画的地方。
环境清幽,视野开阔,既可以凝神远望,也可以埋头在案牍之上。他画日常生活,会出现重复的细节并不奇怪。
看到这两幅画,更应该关注他为什么在技法上也要重复自己?
《草堂话旧》描绘的是日常待客,《幽居图》描绘的是独处。画中的笔墨技法,承袭了南宋院体风格,具有从宏观视角过渡到微观细节的特征。
观照自然,是古人创作时特别重视的方式,可以把画家内心的感受传递出来。当山水画的内蕴变为抒情之后,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知道这个知识点,就能理解王翚的重复创作了。他想描绘自得其乐的妙趣,希望让大家感受到他的快乐。他需要强调作品的抒情特征,从而达到师古创新的目的。
一幅画可以反复创作,从各个视角进行描绘,保留主体结构,增删修改背景元素。
这样的作品,如果按古人的品鉴标准,顶多能算是“神品”,达不到“逸品”的标准。
对于王翚来讲,他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打破临摹对他创作带来的束缚。对于普通画家,如果哪一幅作品像古人,应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王翚不是普通画家,他有更高的追求。在重复中寻找突破机缘,从观察生活入手,希望树立起另一座山水画的丰碑。
想法很好,效果就会好吗?对比来看,《草堂话旧》的韵味更足,《幽居图》在构图上显得有些刻意生硬。
从中可以发现,王翚的探索之路,似乎不太顺畅。当处处强调笔墨,秉承中庸思想,融合各家技法的时候,会有各种“意外”发生。
可以看看这两幅画的优点与不足,再来分析王翚的创作意图。在空间处理上,《草堂话旧》缺乏层次变化。
恰恰是这种“不完整”的感觉,能够让人贴近王翚的内心。他在创作中显露出他的锋芒,让人看到了他的个性。
对于擅长临摹古人的画家来讲,不能让个人的风采被古人掩盖。个性越突出的作品,越容易让人驻足观赏。
王翚用构图的不完整作品,表达他的性情,让画面有了生活气息。反观《幽居图》,一味地强调完整,反而失去了光彩。
用笔繁复,践行写实理念,让王翚有了超越古人的机会。从技巧上看,王翚是集古之大成者。从审美情趣看,他的画中有“自得之趣”。
王时敏夸赞过王翚。他说,“石谷于画道,精研入微。”能够得到这位前辈的认可,是一件很难的事。
王翚要消化古人的技法,更要与古人“血战到底”,走出一条新路。
当他重复自己的时候,就是积累力量的时候。遗憾的是,到了他参与创作“南巡图”的时候,主动重复变成了被动重复。由此,人们对他看法褒贬不一。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