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幅画是清代画家戴熙的作品,都在描绘清冷景色,用到了不同技法。清冷,包含了两重含义,既要清爽也要微寒。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感受,可以激发出创作灵感。如果想要在山水画中表现出清冷韵味,最好用水墨画法。墨色比较特殊,重墨带有丝丝暖意,淡墨看着荒寒。冷暖交织的色调,正好可以表现出清冷滋味。
戴熙生活在晚清时期,一度入朝为官,后退出官场在江南一带开馆授课。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广博见识让他在创作中摆脱了南宗山水的柔润恬淡,多了几分雄奇伟岸。仔细看这幅《野水寒塘》,明明是寻常郊野景色,在他的经营安排下显得清新质朴。他把北宗山水的刚硬爽朗带入画中,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非要在画坛上宣传“崇南抑北”。
用笔细密,湿笔淡墨皴擦出状如牛毛的肌理纹路,清润中带有节奏韵律。山石轮廓用重墨点厾。他用的墨点,融合了一些花鸟画的技法,着意表现用笔的节奏韵律。可见,戴熙把描绘清冷山水和笔墨的韵味结合起来。这样画有个好处,可以让画面看上去充满生趣。
《寒峰岌嶪图》用到的技法更加丰富一些,与《野水寒塘》比较可以展现出戴熙的综合能力。岌嶪,是高山的意思。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戴熙要画出寒山高大伫立的样子。他想到了在宋代画家的风格中寻找灵感,利用全景构图的庄严肃穆气质实现创作目的。
宋代画家常用“矾头”堆砌成山。所谓“矾头”,就是状如矾石结晶的小块山石。戴熙画的寒山,用到了这种表现手法。这样画的好处在于,可以表现出石块的阴阳两面。通过石块的层叠堆砌,利用墨色深浅变化,画出真实感与立体感。
矾头画法看上去很像披麻皴,配合山中的云岚雾霭,让画面有了迷茫梦幻韵味。他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美感,从气质上贴近宋人山水。他画的山石不在意瘦漏透,而是在意石块整体的结构安排。看着毛笔刮擦后的笔触,就知道石头有多么硬,有多么寒凉。
从《寒峰岌嶪图》可以看到宋人丘壑,从《水邨秋树》可以看到戴熙对诗意美感的向往。这幅画看上去很像沈周的风格,描绘山水田园,让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变得平和淡定。诗意美很难用言语解释,用画面诠释是个好办法。
清冷荒寒,一人独行,村落就在眼前。到底是近乡情怯还是归心似箭,看点景人物的踟蹰样子就知道了。侧面烘托,让细节成为点睛之笔,把画家的文学素养表现出来。看似漫不经心,领悟之后就会赞叹连连。
如果把晚清画家进行排名比较,戴熙的名次肯定能在三甲之列。他青年时临仿王翚画风,利用多变技法赋予山水不同神趣。当他辞官以后深入生活,秉承仿古而不泥古的理念,在细密精致的笔触中表现出自然生趣。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