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浔阳,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下子让人感到淡淡愁怨,心情变得悲伤起来。
因美景而伤情,让人想要探究到底发生了什么。明末清初画家吕潜画过一幅《浔阳江舟》,描绘了他在舟船上欣赏岸边景色,不由得让人联想了唐诗《琵琶行》中关于景色的叙述。
吕潜孤身出游,有好友相伴,没有迎来送往的大场面,他只为画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吕潜在崇祯年间中过进士,明朝灭亡后隐居不仕,生活清贫艰难。
他以书画自娱,诉说不变的信念。不要觉得这是拔高他的创作意图,对于“明末遗民”这个群体来讲,他们始终无法接受满清的统治。他画泛舟水上,借用传统渔隐题材,表达万念俱灰后的失落感。
从以下几个细节,可以看出吕潜的心情。画中描绘的是秋景山水,苇草随风摆动,山中雾气弥散,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阴霾。
动人而又萧索的景色,衬托出吕潜内心的痛苦。普通人看到这般景色本该长啸一声沿江而下,吟诵出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句彰显无畏精神。
经历改朝换代的吕潜,只能默默发呆。江水和山石采用了渲染的技法,画中的淡墨就像心中的阴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岸上崖壁占据画面一角,远山横向延伸,在错落变化的景色中,继续诉说他的伤与痛。无人的村落,若隐若现的山路,似乎在暗示百姓生活困苦难熬。
古代画家喜欢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情感注入画中。看着画中的帆船,不会在意他到底要回家还是远行,只会觉得他彷徨无助。
家在何处,前方又是哪里,纵容走到天涯海角,也无法让时光倒流梦回前朝。和吕潜同时代的画家对他评价很高,夸赞他有文人风骨,画作有五代名家董源的风采。
《浔阳江舟》的近景与中景处的江水融合,让人有一眼望到天边的感觉,空间感处理得很精彩。这正是借鉴了董源在构图上的方法,画出朦胧秀润的江南山水。
吕潜在清初画坛和龚贤齐名,他们俩并称为“天下二半”。吕潜叫半隐,龚贤叫半千。从技法上看,吕潜并没有像龚贤那样走出一条新的艺术之路。
这并不影响他在人们中心的地位,究其原因是吕潜继承了元代绘画的抒情手法,在创作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情趣、意境,依靠技法而存在。情趣,意境,又能超脱技法,成为山水画中的闪光点。看他的《浔阳江舟》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打动人心的是感情,让人产生共鸣的是感情。
写景和抒情结合,就有了这幅《浔阳江舟》。看似普普通通,当你了解了吕潜的生平经历后,就会品出更多味道。
有的画,看几眼就够了。有的画,可以反复看。无疑,《浔阳江舟》就是可以反复看的山水画。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