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成王败寇,这是古代历史的帝王法则,成王者,天选骄子;落败者,亦未必拙劣。

隋末乱世,群雄割据,李氏父子凭借门阀优势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那些在混战中落败的枭雄,也不乏令人敬佩的佼佼者。如果没有李渊父子,在众多枭雄中,谁最有可能担负起统一重任呢?

这个答案也不难推测,此人最大可能就是河北夏王窦建德。他凭什么有此实力,我们先看看,在他死后,唐朝经历了什么?

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一个窦建德影响唐朝三百年

公元621年,窦建德、王世充兵败被俘,送至长安,王世充遭流放,窦建德则被斩杀。

他这一死,一石激起千层浪,唐朝的局势因他几度动荡。

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窦建德没有捣毁唐王朝,但在无意间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纷争,为唐王朝更换了接班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剿灭窦建德、王世充后,李世民的影响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渊大排面迎他回师,封他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食邑达到三万户,关键还让他开设了文学馆,开始了聚拢人才之路。

坐在太子位上的李建成,十分不安。对于儿子们之间的博弈,李渊也有所察觉,所以,对李世民也心生忌惮。

然而形势却不容,窦建德七月十八被杀,唐朝的文武官员进驻河北,屁股还没坐热,隔天河北就又乱了。

原本计划好的李唐行政架构只好取消,再次改为战时编制。这个搅乱李渊计划的人就是窦建德的老部下:刘黑闼。

说起刘黑闼,他的确厉害,起兵后,仅用半年时间就恢复了窦建德原有的地盘,而且为了对付他,李氏三兄弟全都上阵了。

面对刘黑闼第一轮起兵,李渊派出的战将无一是他对手,最后无奈之下,只好让李世民出战。

经洺水之战后,刘黑闼被击败,后潜逃突厥,然而仅隔数月,他再度来袭,这次由于李建成主动请婴,李渊把机会给了太子,并由齐王李元吉协助,最后终于剿灭了刘黑闼。

不难发现,对于刘黑闼的剿灭行动,已经成为李世民与李建成相互斗法的筹码。特别在刘黑闼第二次起兵被灭后,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也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激烈的暗斗逐渐演变为一系列的公开争斗,最终矛盾在公元626年的那个晚上,演化为一场千古血案--玄武门之变。

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如果说剿灭窦建德、王世充,对于唐王朝而言,这是窦建德所引发的第一次动荡;那么剿灭刘黑闼,将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就是由窦建德所引发的对唐王朝的第二次动荡。

然而窦建德对唐王朝的影响力还不止于此,他还有更致命的一击,那就是影响大唐江山的河北藩镇割据势力,他也算是动摇大唐江山的始作俑者。

在唐王朝剪灭群雄、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降而复叛的情况也有,如李密、辅公祏等人,但像河北窦建德、刘黑闼这样,先后两股势力反复来袭,导致河北三次易手,这样的事件却属首次。

再者,安史之乱始发于河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亲率同罗、奚、契丹、室韦等胡族,号称20万大军,实际约有15万大军南下,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历经八年,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叛,但河北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唐廷与逐渐强盛起来的地方势力及安史旧部,为寻求共存的空间,以委任节度使的方式默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

魏博镇、成德镇、幽州镇,史称“河北三镇割据”,公开与唐王朝分庭抗礼,从此成为唐中期以后的心腹大患。

他们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自己组织军队、设立官位、掌握刑赏户籍不报只央,赋税不入朝廷,还逼迫唐廷承认节度使之职可以世袭。

直至唐末,河北三镇割据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最终藩镇成为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为何窦建德时期的河北如此和谐,而到了唐王朝手里,河北就成了烫手的山芋呢?那我们就来看一下窦建德的过人之处吧。

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窦建德的过人之处

与李渊豪门大族的出身相比,窦建德毫无优势,他只是一个农民。但从一个农民做到建国称王,窦建德已经很不简单了。

窦建德是如何拉起他的人马的呢?人怕出名,但要成事,必先有名。窦建德从小就是一个守信重诺的人,同乡有人去世,无钱安葬逝者,他把自家耕牛送给那家置办丧事。

《水浒传》中的宋江,以疏财仗义闻名于江湖,这四个字用在窦建德身上也再合适不过。其父死后,千人前来送葬,但乡亲们所赠礼物,他一律不受。

东汉末年,河北也有一个出名的军阀,即汝南袁绍。他在年少时也干过一件声名远扬的事情,就是庐墓六年为义父义母守孝,为他的重出江湖赢得了一个好名声。

可见,一个好名声是有影响力的,同县有个叫孙安祖的人,因刺杀了县官,就冲着窦建德的好名声来了。

窦建德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叫他去一个叫高鸡泊的地方当草寇,静观时局, 以建大功。当时漳南的强盗也不只一个孙安祖,但各路豪强四处劫掠,就是不涉足窦建德的乡里。

因此,县府怀疑窦建德与强盗有勾结,将他一家老小抓来全都杀了。窦建德听说家人被杀,带了两百人投靠了高士达。

孙安祖被另一强盗张金称火并后,几千人马也归到了窦建德名下。后来隋军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涿郡通守郭绚率万人征讨高士达,高士达全权委托窦建德操刀,结果大破隋军。

而同是盗匪的张金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受到了致命性打击,在他死后,其人马聚集起来,也一起投奔了窦建德。

剿灭张金称的太仆卿杨义臣,乘胜再战高士达,而这次高士达没有听窦建德的话,自己亲自上阵,结果大败。

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窦建德只带了一百多精兵出逃,逃到饶阳,由于没有守备,于是攻陷城池,经过一番安抚,轻松获得三千兵士。

杨义臣认为窦建德不足为虑,没想到窦建德折返回去,为死去的兵士收尸,并为高士达发丧,之后又召集到逃亡的几千人,他也以将军自称。

当时其他的叛军抓到隋朝官员和山东士子后,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杀掉。而窦建德则不同,他不但不杀他们,还以礼相待。

比如他抓到饶阳县令后,将他奉为上宾,还让他帮着出谋划策。此后,隋郡的长官渐渐献城投降,窦建德军力随之强大,兵力达到十几万人。

后来他建立夏国,自立为王,在河北的统治也深得民心,他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其部队军纪严明,从不扰民,人们称窦建德的队伍为义军。

从窦建德的发迹之路,不难看出,笼络人心多么重要,而他所用的策略就是“宽厚”二字。对于底层民众如此,对于上层官兵也是如此。

他讨伐杀了隋炀帝的宇文化及,将其抓获后,入聊城拜见萧皇后,还自称臣子,并献上宇文化及,将其斩首示众。

对于隋朝文武百官,去留由他们自定,是去关中,还是东都洛阳,他不仅提供衣粮,还有专人护送。

每次攻破城池,所获资财,他尽数分给将士,而他和妻子的生活则过得相当俭朴。

即便对于李唐王朝的俘虏,他也以礼相待,比如他曾俘虏过李世勣父子、李神通和同安长公主等人,李世勣后来逃走,其父也安然无恙,而同安长公主之后也被放了回去。

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当然窦建德也十分注重对外联络关系,隋朝义城公主嫁到了突厥,这位公主可不简单,她在突厥生活近30年,根据胡人风俗,她一人嫁了四任可汗,对突厥政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隋炀帝死后,义城公主派人来接萧皇后,窦建德派千人护送进入突厥,并将宇文化及的首级敬献给公主,从而加强了他与突厥的关系。

窦建德有他的过人之处,但与李世民相比,他也有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听信谗言,关键时刻掉链子。比如他杀了功臣王伏宝,杀了善于谏言的宋正本,还有就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窦建德营救王世充出师不利,面对秦王李世民屡战失利,军心涣散,将帅官兵们都想返回,在此时谋士凌敬进言,提出了一个围魏救赵的方案。

凌敬提出应率军渡过黄河,攻怀州河阳,再越过太行山,进入上党,然后逼近壶口收复河东,这样全军不仅可以保全,同时还拓展了疆土,而郑国之围也自然解除。然而他没有听,最后被唐军生擒,押送至长安后斩杀。

从窦建德在河北的崛起到斩杀,不难发现,他在河北声誉很好,其统治政策也相对宽松,而且也很注重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特别是他的死,对于河北人民而言,也是十分突然的。

窦建德是离开本土外线作战,对于河北境内的大多数将吏和军民而言,战争所引发的痛苦并没有波及他们,在此情况下,让他们突然要弃旧迎新,这是有点让人难以接受的。

所以,河北对于李唐而言,只是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在人心向北上并没有得到河北、山东老百姓的支持。更何况,唐朝对窦建德旧部也没有诚心招降,而是让他们自行入长安领罪,试想谁又会服气呢?

虽然刘黑闼二叛,李建成采用魏征建议,对河北人民及俘虏实行宽松政策,但那也是为拿下刘黑闼的权益之计。

因为河北是一个复杂的地方,还有着他的独特之处。

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河北有什么特殊之处?

隋朝大一统后,加强了对河北河南等东部地区的建设,比如营建东都,兴建了大运河等,因此,南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经济文化的位移,自然也会引发政治军事力量的转移。虽然从西魏、北周,再到隋唐,关陇军事集团的统治重心在关中和长安,但到了李唐王朝,真正对其产生影响力已是东部崛起的割据势力,比如杨玄感、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辅公祏。

尤其是河北窦建德、河南李密瓦岗军、江淮杜伏威,也是推倒隋王朝统治基础的“三驾马车”。

李唐王朝出潼关,与窦夏、王郑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实际是东部各势力混战后的结果,李氏可谓坐收渔利。

新型崛起的东部势力实力强劲,所以,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一举剪灭两大劲敌,不仅扩大了唐朝的版图,而且个人影响力也极具膨胀。

此外,除了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东部势力强劲的原因,与其多民族结构也有着一定关系。

河北是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的交往中心,两晋以来,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奚等少数民族纷至沓来,使得河北地区的民族文化构成多元化,与之匹配的民风也日益彪悍起来。由此可见,河北之于李唐王朝,就好比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

李渊外更有称帝资,死后二百年河北人仍纪念之杰

然而面对形势的转变,唐王朝并没有作出正确的策略。而是将西北作为帝国的经略重点,因为周边聚集着西突厥、回鹘、吐蕃、南诏等强悍的民族,并为此实行东守西进、内重外轻的策略。

所谓内重外轻,就是为拱卫长安,将全国六百多个军府中近一半的兵力部署在了关中;所谓东守西进,我们看到唐朝灭了西突厥、高昌,降服了吐谷浑,遏制了吐蕃的扩张,从而奠定了唐朝帝王的“天可汗”地位。但是对于东北地区,除了攻灭东突厥,征服高丽,再没有大的动作。

由于唐朝对东北边疆缺乏战略性经营,用力不多,防御也较为薄弱;再加之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本着怀柔的政策,允许大量的突厥和其他少数民族部众迁往河北中部和北部,由此也使得形势更加复杂化。

当唐朝中后期,随着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瓦解,唐王朝的武装力量缩水,很难应对河北复杂的局面,于是便不得不设置节度使,以此负责对外防务。

范阳、平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胡人逐渐成为河北的主要角色,而唐王朝对河北逐步走向失控。

由此可见,河北局势的复杂化,唐王朝对东北局势的误判是造成河北失控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如果唐朝对河北换种统治策略,比如实施宽松政策,战略重心也与时俱进相应转移;再比如不杀窦建德,而是招降了他,因为窦建德在河北赢得了民心,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称帝的地方建起窦王庙。两百年后,当地百姓仍在纪念他,或许唐朝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25466.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午2:41
下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午2: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