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描绘了许多传统的民俗和文化,从端午到中秋,从重阳到元宵,几乎无所不包。《红楼梦》中写新春的笔墨很重,而且从腊月直到元宵,因此特别盛大,让人目不暇接,曹雪芹用他的如花妙笔,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兴盛的士大夫阶级,是如何过大年的。
一、《红楼梦》里盛大的过年仪式
古代庆贺新年,其实从腊八之后便开始了,正所谓“过了腊八便是年”。《红楼梦》中贾府过年,也是从腊月便开始,第五十三回写道:“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可见的确如此。
我们来看看,过年前后,直到元宵,贾府上下都做了哪些准备,做了哪些事情,其实大概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派人打扫宗祠,以便过年时祭祖。因荣宁二府,宁公居长,祭祖便在宁国府进行。
第二,准备压岁钱。大户人家极其讲究,书中说,用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碎金子铸了二百二十个小锞子,有梅花式的,有海棠式的,还有笔锭如意、八宝连春等不同样式。
第三,送年礼、发节礼。贾府年底收到很多亲戚朋友的年礼,还有各处庄园的礼物,贾府自然也会准备回礼等,同时还会给本府的子弟发放“年终奖”(发黏物,即过年使用的物品)。
第四,贴门联、挂桃符等。腊月二十九时,宁荣二府早已贴好了门帘,又焕然一新了桃符等物,里里外外都充满了新意。
第五,祭祖。这是最盛大的过年仪式,流程复杂,一步一行,各有礼法,甚至连一心成仙、不问世事的贾敬,因是现存长子的缘故,遇到祭祖大事,也无法推卸,出来主祭。
贾府祭祖的时间在年三十,贾母先去宫中朝贺罢(贾母有诰封),回到宗祠里,贾家子弟们早已按班排序,等待祭祖。
主祭贾敬,陪祭贾赦,贾珍献爵,贾琏捧帛,宝玉捧香,贾菖展拜毯等等,祭祀开始,乐队奏乐,献爵三次,参加者一起行祭祀大礼。
祭祀宗祠后,贾家子弟还要到正堂向祖宗遗像跪拜行礼,大小家眷,无不各司其职,这场面十分盛大,书中写说:“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由此足见壮观。
第六,给贾母行礼,全家一起吃“合欢宴”。贾母是贾家最高长辈,因此宁荣二府的贾家子孙,都会来到荣国府向贾母行礼,然后小辈依次给长辈行礼,后发压岁钱、举行宴会等,整个除夕,宁荣二府,均是灯火通明,鞭炮齐鸣,彻夜不绝。
第七,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均是写例行的拜年、吃年酒、串亲访友等。因贾家交游甚广,因此还要提前做好安排,迎来送往,十分热闹。
第八,正月十五元宵节,贾母摆酒宴请宁荣子孙的媳妇们。这是新年的尾声,也是另一个高潮,贾母会在这天,与众媳妇,好好热闹一番。
第九,正月十七,贾府宗祠大门关上,收起祖宗遗像。大家集体行礼一次,算是过完了这个“年”。但实际上,亲戚朋友们,还是会往来宴请,一来二去,直到正月底才算真的过完年了。
由此可见,从腊月到正月,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贾家其实都在“过年”,各种仪式、宴会,络绎不绝,令人眼花缭乱。
曹雪芹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仪式或年时风俗,均有提及,但却唯独没有写过年包饺子、吃饺子等情形。本来《红楼梦》中对美食的描写,也是十分丰富的,过年吃饺子似乎天经地义,按说贾府不应该忽略,但书中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何?难道贾府过年不吃饺子?
二、为何不提吃饺子?
除夕祭祖之后,贾家一起吃年夜饭,称为“合欢宴”,宴会的酒席上,各色过年时的食品均备,什么屠苏酒、如意糕、吉祥果、合欢汤等等,唯独不见饺子,不仅桌上没有,书中更没有任何关于包饺子、煮饺子之类的文字。
其实不仅是过年,整部《红楼梦》对饺子的描写,几乎没有提及(似乎只有四十回前后,提到了“螃蟹馅小饺”),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古代过年不吃饺子?还是曹雪芹对饺子不感冒?
这很奇怪不是吗?我最初读《红楼梦》的时候,也感到奇怪,难道是水饺上不了台面,所以贾家不吃?直到后来,一位朋友说起,才恍然大悟了。
原来,从古至今,过年吃饺子,多是北方的传统民俗,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及燕京地区,至于南方各地,则很少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反而古代过年时,南方“饮屠苏酒”的习俗少不了,陆游说“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苏轼也写过“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可见他们过年时的情景。
所以,你看《红楼梦》中合欢宴上,第一道程序,便是“献屠苏酒”,由这件小事,我们似乎就能反面衬托出,《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是封建江南世族大家的文化,而非北京地区,这也算是为《红楼梦》的“产地”,提供了一点例证吧!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