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引言:

史铁生曾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在创作《务虚笔记》这部半自传性质的作品时,已然学会直面命运苦难的史铁生,大概也是怀着一种从迷茫到释然的情绪,在过往的人与事中寻找那些命运“馈赠”的。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社会的嬗变带给了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等人不同的影响,也让他看清了时代洪流下无常的生命跟孤独的爱情。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或许是因为亲历过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务虚笔记》中的史铁生更像是个历经沧桑后冷眼旁观命运变迁的看客。

他笔下的人物不仅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也没有完整的形象跟人生;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被分割成了一幕幕不同的画面,再被旁观者史铁生重新拼接起来,焕发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光彩。

如果一定要将这些画面拼接起来,那只能说《务虚笔记》中讲述的故事,是围绕女教师O之死展开的一系列人生与爱情的思考。

因为O的自杀是一个没人能解开的谜团,所以她与政治家WR以及画家Z的两段爱情就成了每个同她有过交集的人“不得不”揣测再三的一段过往。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以童年时代的Z邂逅了那根孤寂飘蓬的羽毛为开端,史铁生向读者呈现了这些“符号化”的人,在一次次选择过后走上的不同人生道路。

简单来说,某些时候他们只是自己,另一些时候,他们却同其他人“混为一谈”,成了模糊的影子。

作为另一种形式的《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是以一种模糊而虚幻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印象”的。

为了证明这些印象并非虚妄,史铁生特地给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打上了“标签”,让每个“标签”来解读他们心中的“真相”。

“务虚”的爱情:每个人都需要平等被爱

斯韦登伯格曾说,“爱情存在于奉献的欲望之中,并把情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

对《务虚笔记》中每个渴求着爱情的人来说,情况大体也是相同的。

然而,不同的人生际遇却注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相去甚远:有人虔诚膜拜就有人放荡不羁,有人平淡相守就有人大胆肆意。

但最能展现“爱”这个主题的,莫过于因爱而死的女教师O。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史铁生笔下的O似乎是一个只存在于人们印象中的“隐形人”,众人不知她为何会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姿态走向死亡,更不知她为何会给Z留下一句爱的遗言。

只有围观了那场死亡的F医生最先知道,O的死与法律无关,她的确是淡然走向死亡的;至于O为什么会以死亡结束一段爱情,史铁生却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试图通过“拼凑”众人印象中的O来找到真相。

在盘点了教师O,画家Z跟政治家WR的人生经历后,读者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O的死是因为“理想”爱情的幻灭。

在讲述这段爱情“印象”时,史铁生的叙述方式其实相当新颖;他并未详述O究竟是怎样爱上Z的,而是给O安排了一场“神秘”的旅行,让这个并没有爱过,也从未真正体验过爱情的女子在浑浑噩噩中经历了一场与爱情有关的梦。

“她蒙蒙懵懵坐了一会儿,心想对画家如此魂牵梦萦到底算什么?是崇拜?还是爱情?她相信是后者;如果这仍然不是爱,她想象不出爱还能是什么。”

有趣的一点是,在O意识到自己爱上Z的同时,她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诱惑——她不会因为画家不接受自己的爱而死,却一定会因为丈夫执意不肯跟她离婚而亡;因为一段理想自由的爱情才是O甘愿付出一切去追求的。

换言之,O对爱情的“质量”是有着极高要求的,如果不能确保这段感情是真诚且坦荡的,O就会一直陷入自我审视的怪圈之中。

于她而言,爱情不是法律,不是良心,不是生理快乐,亦或单纯守护;爱是复杂的,是爱护的情感加上性欲,再加上点其他不知是什么的东西。

O也不知道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所以当“理想的爱情”崩塌时,O的价值观也随之崩解了。

当然,O的“爱情观”并不是一夕间坍塌的;嫁给Z后,O也曾沉浸在这段炽热而纯粹的爱情中;但当她跟画家Z进行了一场有关历史、艺术、爱、平等以及人的终极价值的讨论后,O所向往的“纯粹”的爱却再也回不来了。

她意识到Z对自己的爱不过是一种征服的欲望,他所向往的不过是站在最顶端,用权利跟地位去赢得一段爱情,而非守护一段爱情;至于她所渴求的人人平等的爱,更是Z永远都给不了的。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从这个角度来说,O的爱情悲剧其实因为她“务虚”的爱情观幻灭了——充斥着功利色彩的爱情观让她看不到继续活下去的意义,也看不到人生的价值,所以她选择结束一切,用最决绝的方式去追寻心中的爱情。

“无常”的生命:“符号化”的人生片段

“写作之夜的原则依旧:谁一定就是谁,在此并不重要,因为说到底,写作之夜的男人和女人都不过是我的思维。”

史铁生用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故事中的人总有着相似却又迥然不同人生。

为什么在某个特殊节点,人们总会走上一条看似差不多,实则相去甚远的道路,为什么会有一个清醒面对一切,却只能在轮椅上过活的,与史铁生本人高度相似的残疾人C,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爱情跟生命的思考。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答案很简单,因为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由相似的印象组成的,他们会在不知不会间会拐向一条与原本命运轨迹偶然相交的“他人之路”。

为解释这一点,史铁生还特地引用了一下“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一个试图知道全体的部分,不可能逃出自我指称的限制。”

用通俗点的语言来说,就是当你能用某个理论来解释一件事时,与你产生交集的世界中,总有些你无法解释的问题。或者就像“薛定谔的盒子”里那只位于生死之间的猫一样。

简言之,正是这种对虚无跟未知的迷茫,构成了故事最开始时“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偏差”。

因为“我”的人生中,世界并非始于出生那天,而是几年后的一个平凡日子,始于“我”对这个世界产生的最初印象。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史铁生说,“我”是因为太晚明白这个定理,才会陷入生命的迷茫之中,但事实却是,只有经历过那段瑰丽但模糊的人生,“我”才能明白在“无常”的生命中,很多事是注定得不到答案的。

诚然,整个世界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但这种将主观意识——印象,凌驾于客观存在之上的描写方式,仍给人一种虚幻的真实感。

像是高考成绩优异,却因为“出身问题”被高校拒之门外的WR,只是因为一时激动说了几句深埋心底多年的“真话”,就被发配边疆;又像是深爱N的医生F,因为父母坚决反对自家儿子同右派的女儿扯上瓜葛,在被迫与爱人分手后一夜白头,至此开始寻找灵魂的存在。

这些故事的“真实”之处在于,总有人成为了时代洪流中的牺牲者,即便不是WR或者F,也会是跟他们有相似“印象”的其他人。

至于小说中的“我”本人,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亲历者,比任何一个旁观者都有资格去回顾那段搅乱了无数青年命运的时代。

在展现命运“无常”这一故事内核时,史铁生特地塑造了WR与Z这两个给人以相似“印象”的“符号化”人物。乍看上去,你甚至会将两者视作同一个人。

他们都有着一个在童年时代就抛弃了他们的“了不起”的父亲,他们的父亲又都在那场席卷了整个华夏的运动中,以一种深远的方式影响了少年的人生观跟价值观。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少年时代的WR跟Z都走上了一条“孤独”的、无人理解的道路,就像不得不用买来的那个足球,去讨好身边人的“我”一样。

当然,WR跟Z对抗“孤独”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决然反击,将一腔怨愤毫不掩饰的倾泻出来,后者则将孤独深埋心底,用那根白色的,素雅,蓬勃,仪态潇洒的大鸟羽毛,记录那个寒冷而屈辱的日子。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二者截然不同的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只预示着他们在某个人生节点走上了不同道路而已;用《务虚笔记》中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必不可免是在设想中走过的。在一个偶然但必需的网结上设想,就像隔着多少万光年的距离,看一颗颗星。”

两人与O的情感纠葛,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这一点。

对WR来说,O对自己的上升至之路没有帮助,所以他需要“理智”地舍弃这段感情,转投她人怀抱;于Z而言,O却是能满足其征服欲的高贵存在,跟O在一起,他就能成为一段感情的主宰者。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毫无疑问,两人都是爱过O的,只可惜他们都无法给O想要理想的爱情;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的几段爱情都以幻灭告终,O才会选择终结生命。

“残疾”的人生与“残缺”的精神

或许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疾,铸就了史铁生更坚韧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中不仅从不避讳“残缺者”形象,反而更热衷于在这群人身上寻找人生的真谛。

他们之中,既有C先生一般“自画像式”的残疾者,也有O这种精神上的“残缺”人士;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人生并不完满,只能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世界中苦苦寻找有限的精神慰藉。

像残疾人C与女友X旷日持久的“爱情长跑”,就是C寻找人生意义跟爱情真谛的过程。

对一个被人质疑是否有性能力,是否还有资格享受爱情的残疾人来说,C对这段感情的态度无疑是迷茫的。

诚然,他与X之间的爱情或许是无数人眼中的“可歌可泣”的典范,但C本人很清楚,他需要的并非是被人眼中的“印象”,而是自己对爱情跟生命的清醒认知。

也许直到O选择为爱而死,C才真正明白爱情、性跟守护之间的关系——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爱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

也正是这段与旁人无关的爱情弥补了C人生中缺失的部分,让他能直面旁人的指指点点,能够从一个感同身受者的角度去审视O的死亡。

《务虚笔记》深度解读:史铁生笔下的无常生命与时代洪流

在史铁生看来,比起肉体残疾的C,精神残缺的Z、F、L或许更难获得幸福。

他们的“残缺”往往与爱情相关,是经历过爱情悲剧后的一种“畸变”心理状态。

因为受挫的爱情经历让他们无比渴望一段理想的爱情,却又时刻恐惧着爱情造成的伤害;在这种彷徨纠结的状态中,他们不断消耗着爱人的勇气,最终彻底失去爱人的能力。

小结:

作为一本以实写虚的纪实小说,《务虚笔记》时常给人一种不甚真实的真实感——那些真实经历过苦难的灵魂,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命运给他们打上的“烙印”,并带着那些“烙印”活在一段孤独的爱情之中。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却无法真正收获自己想要的爱情,他们穷尽一生追寻生命的真谛,却在无常的人生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36351.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5:38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5: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