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全球史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史学观念,它力求打破民族国家的界限,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相互关系情境中来理解和考察,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互动来理解历史,反对欧洲(西方)中心论,真正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

可以说这是一门致力于打破一切人为设置的界限、还原历史上真实文化接触和交流情况的历史学分支学科。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与其相关的5本好书,欢迎分享、收藏。

1.《大地与人:一部全球史》: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全球史入门读物,强调文明演进中环境与人的互动

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世界各地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不同文明群体之间的互动,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全球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推动力。
《大地与人:一部全球史》便以这两种互动为主题,从全球视野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生动地描绘出来,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世界各民族在互动中逐渐走向全球化的清晰历史画卷。
本书自出版之后多次再版,广受读者好评,其视野之新之广都可使本书堪称一部全球史力作。中译本采用四色全彩印刷,包含大量精美的地图和图片。
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作者团队:
  • 理查德·W. 布利特:哥伦比亚大学中东史教授
  • 帕梅拉·凯尔·克罗斯利:达特茅斯学院历史学教授和罗森沃德文理研究教授
  • 丹尼尔·R. 黑德里克:芝加哥罗斯福大学历史学与社会科学教授
  • 史蒂文·W. 赫希:塔夫茨大学古典学和历史学副教授
  • 莱曼·L. 约翰逊: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历史学教授
  • 大卫·诺思拉普:波士顿学院历史学教授
目录
第一篇 人类社群的出现(至公元前500年)

第1章 自然、人文与历史(至公元前3500年)

第2章 最初的河谷文明(公元前3500—前1500年)

第3章 东西半球的新文明(公元前2200—前250年)

第4章 地中海地区与中东(公元前2000—前500年)

第二篇 新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公元前1000—公元400年)

第5章 希腊和伊朗(公元前1000—前30年)

第6章 帝国时代:罗马和汉代中国(公元前753—公元330年)

第7章 印度和东南亚(公元前1500—公元1025年)

第三篇 文化共同体的发展和互动(公元前300—公元1200年)

第8章 交流与交换的网络(公元前300—公元1100年)

第9章 萨珊帝国与伊斯兰教的兴起(200—1200年)

第10章 欧洲基督教社会的形成(600—1200年)

第11章 亚洲内陆和东亚(400—1200年)

第12章 美洲的民族和文明(200—1500年)

第四篇 文化与联系的区际模式(1200—1550年)

第13章 蒙古人横跨欧亚大陆及其后果(1200—1500年)

第14章 热带的非洲和亚洲(1200—1500年)

第15章 拉丁西方(1200—1500年)

第16章 航海革命(至1550年)

第五篇 全球走向一体化(1500—1750年)

第17章 欧洲的转型(1500—1750年)

第18章 美洲殖民地社会的多样性(1530—1770年)

第19章 大西洋体系和非洲(1550—1800年)

第20章 亚洲西南部和印度洋(1500—1750年)

第21章 欧亚大陆北部(1500—1800年)

第六篇 革命重塑世界(1750—1870年)

第22章 大西洋世界的革命(1750—1850年)

第23章 早期工业革命(1760—1851年)

第24章 美洲国家的建设和经济转型(1800—1890年)

第25章 帝国主义时代的陆上帝国(1800—1870年)

第26章 非洲、印度和新大英帝国(1750—1870年)

第七篇 全球差异和全球统治(1850—1945年)

第27章 新的势力平衡(1850—1900年)

第28章 新帝国主义(1869—1914年)

第29章 帝国主义秩序的危机(1900—1929年)

第30章 旧秩序的崩溃(1929—1949年)

第31章 争取独立: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1900—1949年)

第八篇 全球共同体面临的危险及其承诺(1945年至今)

第32章 冷战和非殖民化(1945—1975年)

第33章 冷战的结束与经济发展及移民的挑战(1975—2000年)

第34章 新千年的挑战

2.《独立宣言:一种全球史》:通过一份文件来窥探历史的发展进程,编织出一张独特的全球史网络

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独立宣言:一种全球史》一书以实例简明扼要地展现了真正的跨国度历史撰写法的潜在力量……通过展望美国疆土以外的世界,阿米蒂奇改变了我们对美国《独立宣言》意义的看法……借助对《独立宣言》这一既有时间性又具永恒性的文献的审视,[他]对现代世界的形成基础方面最重要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
——亚当•史密斯(《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近代许多国家在诞生时,都有一篇独立宣言问世。在宣言中一般都会回顾当地的历史,阐明独立的理由,介绍国家或民族发展的构想。它不仅标志着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大卫•阿米蒂奇在本书中对1776—1993年的一系列独立宣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做了简要概括。
本书还收录了11篇著名的独立宣言,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在独立宣言中反映出来的世界历史。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独立宣言》诞生的世界

第二章 走向世界的《独立宣言》

第三章 世界各地的《独立宣言》

结 论

1776—1993年间发布的独立宣言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原草稿”

美利坚联合邦大陆会议全体代表大会宣言(1776年7月4日)

对“宣言”的短评(1776年)

《佛兰德省宣言》[节选](1790年1月4日)

《海地独立宣言》(1804年1月1日)

《委内瑞拉独立宣言》(1811年7月5日)

《新西兰独立宣言》(1835年10月28日)

《得克萨斯人民代表一致通过的独立宣言》(1836年3月2日)

《利比里亚联邦人民代表通过的独立宣言》(1847年7月16日)

《捷克斯洛伐克国独立宣言》(1918年10月18日)

《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1945年9月2日)

《以色列建国独立宣言》(1948年5月14日)

南罗得西亚《单方面独立宣言》(1965年11月11日)

注 释

致 谢

索 引

3.《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全球史新锐之作,许倬云、杜家骥、夏伯嘉、罗新、李雪涛联袂荐读

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前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与思想交融的过程对于中国终于从相对孤立的东亚大帝国,牵入了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许倬云 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
孙氏精读中西文献,分析入微,对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几个大问题都有原创性的见解,确是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
——夏伯嘉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
耶稣会士与康熙和雍正朝中国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中外关系史实例。自明代以后,西方传教士、特别是耶稣会士的进入,留下了很多的一手史料。孙立天在书中充分运用了这些史料,从而将这段中国历史置于一个广阔的相互关系情境中来予以理解和考察。本书很少有干瘪的历史说教,而是以史书中的事件,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来,康雍时代的精神正是借助于这样鲜活的叙事而得以体现。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部分析出色、材料丰富的专著,书写引人入胜、清晰明了。(它)一方面对耶稣会传教士历史(中国部分)去除欧洲中心主义做出了本质上同时又是有针对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把这段历史从以前被过度赋予的宏大意义中解放了出来。
——Markus Friedrich德国汉堡大学教授
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讯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派他们到欧洲去所为何事?
本书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抉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
进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与中国各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贩夫走卒,他们的交往交织着文化碰撞与私人恩怨,纠缠着国际竞争与内闱宫斗。
作者孙立天,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博士,现为独立学者,精读中西文献,细加论证,在诸如清初历狱、中西礼仪之争、雍正禁教等热点问题上均有原创性见解,并对流传已久的“闭关锁国”“朝贡体系”“文明冲突”等历史论调提出了质疑,是一本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佳作。
目录

第一部分 进入满人权贵圈的西洋人

第一章 佟家的奴才

战场上的俘虏·康熙母亲的娘家·满人对西洋人的印象·神父与大炮生意·佟氏家族与传教士·消除奴籍

第二章 满汉之争中的传教士

传教士被抓·满汉路线之争·满人、汉人和洋人·杨光先的地位·传统社会中的算命·汤若望参与算命·历狱审判

第三章 从铲除鳌拜到《尼布楚条约》谈判

康熙背后的势力·传教士登场·传教士与宫廷政治·功不可没的南怀仁·传教士带给康熙的世界·《尼布楚条约》签订

第四章 内务府的人

臣子和奴才·传教士的名分·新来的传教士·关系网·介绍中国·中西双向交流

第二部分 红票与中西交往

第五章 教皇使团和康熙派出的洋钦差

康熙和他的江山·康熙眼中的教皇使团·初次接见·教皇使节与传教士·多罗与礼仪之争·传教士笔下的历史·辞行会见·康熙面试颜珰主教·领票

第六章 彼得大帝使团和教皇新使团

十四年的等待·康熙发给欧洲的公开信·康熙的耐心·彼得大帝来华使团·教皇第二个入华使团

第三部分 荣耀后的沉寂

第七章 雍正争位与禁教

康熙晚年的皇位争斗·雍正登位中的谜团·传教士也尽力了·雍正为什么要禁教?·雍正对禁教的解释·当局者怎么说?·雍正与佛教·作为佛教居士的雍正·皇位争斗与禁教的关联

注释

附录一 雍亲王致年羹尧书

附录二 内务府内传教士名录

附录三 颜珰关于中国礼仪布告

附录四 穆经远判决书

参考文献

致谢

4.《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以全新的观察视野和整合力,重构13世纪世界贸易体系,荣获1990年美国社会学会杰出贡献奖

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阿布-卢格霍德将世界体系的起始回溯至1250年,对世界历史的书写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她最终解决了世界历史在1500年出现所谓的断裂的难题。
——安德烈·贡德·弗兰克 《世界历史杂志》
本书对欧洲霸权形成前的世界体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现代的世界体系。按照作者的划分,1250—1350年是前现代世界体系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三大世界性的体系:欧洲、中东以及亚洲。作者对这三大体系各自的经济、政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做了详细的分析。
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1928—2013),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开罗美国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以及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章形成中的体系研究

第一部分 欧洲亚体系

从古老帝国中浮现

第二章举办香槟集市的城市

第三章布鲁日和根特:佛兰德斯的商业城市和产业城市

第四章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海上商人

第二部分 中东腹地

通往东方的三条路线

第五章蒙古人和东北通道

第六章辛巴达之路: 巴格达和波斯湾

第七章奴隶苏丹政权时期开罗的贸易垄断

第三部分 亚洲

印度洋体系:一分为三

第八章印度次大陆:在通往世界各地的路上

第九章海峡两岸

第十章中国的资源

结论

第十一章 重组13世纪世界体系

5.《全球史讲稿》:著名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关于“全球史”的经典论述,展现恢弘的史学视野和深刻的现实关怀

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本书收集了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奥斯特哈默近年来在不同场合的有关全球史的学术演讲和论文,由德国著名的C. H. Beck出版社出版,在德语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兼具学术和普及性,体现了一位当代伟大历史学家恢弘的史学视野和深刻的现实关怀。奥斯特哈默在书中对全球史的基本概念,例如空间、时间、全球性等等作了廓清,并对全球史的对象例如战争、革命、帝国等等都有精辟论述。
5本全球史好书 | 俯瞰人类历史的发展
目录
中译本序

前 言

全球性概念

复数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实现——对当下世界的若干构想

20 世纪的全球公共领域

大同世界与帝国——从认可到责任

地域与空间

边界与桥

何谓西方?——论一个争议概念的

多义性

亚洲的兴起——当下全球不确定性的一个思想史预设

史学四题

内战、革命与战争——群体暴力的三驾马车

保护、权力与责任——帝国时代及其之后的庇护

过去——论历史的时间视阈

世界历史与时代诊断

尾 声

抉择与开篇

食人者与挂毯——殖民时代的老虎

人名索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40713.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4:10
下一篇 2024年9月7日 下午1: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