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1.《中华民族的人格》:被日寇禁售的一本书,八个故事,讲述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豪杰,他们或重然诺,讲信义,或临危不苟,忠肝义胆,甚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国民丧失人格,国必灭亡。日寇禁毁此书,无非欲灭亡我国也。今我国免于灭亡,其犹赖有此人格乎。
张元济识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日寇乞降后二日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编书的本意(节选)
孔圣人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夫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几句话,都是造成我中华民族的人格的名言。
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并不是什么演义弹词里妆点出来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读的书本里。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有的是为尽职,有的是为知耻,有的是为报恩,有的是为复仇,归根结果,都做到杀身成仁,孟夫子说是大丈夫,孔圣人说是志士仁人,一个个都毫无愧色。
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见得我中华民族本来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张元济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
2.《抉择与书写: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家群体研究(1937~1945)》:留守与南迁,抗战时期中国史家的心态与书写。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战火纷飞、民族危难,但名家辈出、大师云集。
陈垣、余嘉锡、洪业、邓之诚、孙次舟、侯外庐……在世变日亟的抗战时期,他们或砥砺志节,潜心著述;或自比孤臣,茕茕孑立;共同创造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本书从地域视角分析“留守”与“南迁”两大史家群体,探讨学术与世变的关系,进而反思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话语下史家心态与书写的转变,力求展示战时史学的多重面向。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3.《聆听:西南联大访谈录》:廿年追寻西南联大学人踪影;独家访谈珍贵实录精选精编;再现战时大学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弦歌不辍的精神。
张曼菱以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使这一工程得以完成,令人感动。她是靠着西南联大的精神制作这部作品的。
—— 任继愈
本书为西南联大研究学者、作家张曼菱女士推出的重磅新作。张曼菱自1998年以来历时廿年采访了西南联大师生及相关人物二百多位,形成了蔚为大观、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视频和文字资料。由这些珍贵资料制作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曾在央视播出,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4.《回望:西南联大沉思录》:勾勒西南联大学人的风骨与品格;深析一代知识分子的气节与使命;展现中华民族的不屈生命力与伟大凝聚力。
本书从人物、话题、纪念、一所战时大学的“形”与“神”四个专题入手,对西南联大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梅贻琦、闻一多、刘文典、邓稼先等进行全方位解读,对一些至今争讼纷纭的话题进行多角度阐述,并努力还原战时大学的历史现场和精神实质,对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联大师生的弦歌不辍和刚毅坚卓展开了细致挖掘和深远思考。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5.《通鉴胡注表微》:一本微言大义的经典著作。
宋元之际,当时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曾对《资治通鉴》作过一系列校勘考证,在其中融进了自己因国破民衰而产生的诸多悲情。
而日本侵华时期身处沦陷区的陈垣先生对此感同身受,于是撰写了《通鉴胡注表微》一书,通过对胡三省的通鉴注疏进行辩误和考证,来辨识胡三省当年的观点和思想境界,并借此发微,阐述陈垣先生自己对史学研究的独特认识和见解。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6.《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一本书了解重庆政治及文化地位的变迁。
这是一本全面梳理、论述抗战时期重庆文化发展脉络的著作。书稿史料详实,客观论述了抗战时期重庆的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状况,是研究抗战时期重庆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
如此深入研究整理的有关重庆抗战时期文化状态和战时文化中心迁移的著作尚不多见。该研究为重庆区域文化研究一部分,先后搜集整理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出版的各类报纸期刊数千种,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7.《山西抗战纪事》:“既是历史的再现,也是当下的启迪,更是未来的思考”,展示了山西全面抗战和全民抗战的历史过程和整体风貌。
采用纪事体本末,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艺、文学、教育、生态八个方面,分门别类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发生的影响华北乃至全国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8.《乱世飘蓬——抗战时期难民大迁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
(七七事变之后)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团体响应国家号召,前所未有地紧张动员,争分夺秒,纷纷西迁,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不甘于受日寇的欺压、蹂躏,扶老挈幼,千里跋涉,倾室流亡,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未有的大迁移、大搬家。这一迁移,动员之广泛,规模之宏大,过程之艰辛,民族意志之刚毅,人民爱国热情之昂扬,都是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所少见,或仅见的。
——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天石推荐
这是一本填补抗战难民迁移史研究领域空白的学术著作,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用人口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抗战时期的难民迁移做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1.《伏线千里——抗战时期金融机构大迁移》
2.《筚路蓝缕——抗战时期厂矿企业大迁移》
9.《东京审判:正义与邪恶之法律较量》(第三版):东京审判本身面临哪些法律困境与挑战?审判团如何克服辩护方基于英美诉讼程序规则实施的拖延策略?能否对发动战争的领导、策划和实施者追究个人刑事责任?
从专业的法律视角
以通俗的写作手法
全面洞悉东京审判始末
本书区别于历史和政治学术研究及文献类著作,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本书既不失理论深度,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尤其作者对于东京审判开庭场景的描写,使读者恍如置身其中。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10.《国史大纲》:一部中国通史,在民族危亡时期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
钱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并世无人能出其右。
——杨联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有汉学界第一人之誉)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这段话可以说反映了他全部学术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一生的活动。对中华文化的温情和敬意,是贯穿在他全部学术中的核心精神;他一生的活动,都是为了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钱逊(钱穆之子)
铭记“九一八”,共读这十本历史佳作,不忘国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4809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8日 上午11:30
下一篇 2022年8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