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活法》,是一本与读者正面讨论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的实用书籍。曾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本“翻开任何一页开始读,都舍不得放下”的书。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困顿:加班回家的路上倚着车窗,看窗外人流攒动,熙熙攘攘,他们和自己都只是这芸芸众生里的一个无名小卒,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带着孩子去公园,与孩子欢闹,看孩子与同龄人童言童语,他们都是一棵棵小苗,要长成怎样的大树呢,要被浇灌怎样的营养呢?阴差阳错进入自己并不喜欢的行业,做着毫无兴趣的工作,到底是应该坚持还是换一条道路找寻工作的意义呢?
我们在活着,却很难有人活得通透。人活于世,意义何在,要如何才能活成有意义的自己呢?这是一个很难一下子说得明白的问题。也许你正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也许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但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也许你会顿悟或者更加通透。
稻盛和夫,日本著名实业家,赤手空拳创办了京瓷和第二电信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个经营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管理者,被称为日本战后经济的传奇人物。在经营企业成功的同时,稻盛和夫也热衷于培养年轻人,他创立了培养年轻一代经营人士的“盛和塾”。
稻盛和夫被业界认为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是商界中的哲学家。他给自己筑起了一座敬天爱人、慎言笃行的精神山脉。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曾说过,武功的三重境界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而稻盛和夫的《活法》就是一本“见众生”的旷世奇作。《活法》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人生教科书,书中给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活法,也给出了大到企业、国家和整个人类的活法。
在这本书里,稻盛和夫从生活态度、哲学、思想、伦理观等方面对人究竟该探索怎样的真理,以及人生该有的生活态度给出了深刻而普世的诠释,并以一种掏心掏肺的姿态传授自己的人生观、伦理观和道德观。中国有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稻盛和夫在“达”的时候也未曾忘记给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许多读者都赞叹说,读完这本语言极其质朴的书,生活中很多的不快、迷茫都迎刃而解了。
这本书中,很多时候作者都是在抛出问题后自己去回答。
摆在年轻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面对理想,应该会怎样去实现。
许多人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祝福亲朋好友“心想事成”,而稻盛和夫在《活法》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心不想,事不成”。他认为,人生就是思维的产物,积极的思维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内心呼唤成功,才会有动力去寻求方法,才能给予成功以可能性。所以,强烈而切实的愿望是做事的起点,是走向成功的原动力。而这种愿望绝不是随随便便的或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简单的一句“如果能怎样该有多好啊!”而是一种“睡也想,醒也想,持续而强烈的愿望”,是一种“痴狂”的状态,这便可以称之为“理想”。这种观点同现如今很多年轻人的“摆烂”、“躺平”甚至是想“躺赢”的想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稻盛和夫想告诉年轻人们,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带着“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他的这一观点与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所提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相同的。
那么有了强烈的愿望和坚信一定会成功的信念之后,如何将目标实现呢?稻盛和夫强调,我们需要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要实现的愿望在头脑里以“彩色的”形式得以呈现,也就是进行模拟演练,一个个排除错误的路径和方法,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除了在头脑中模拟理想的实现,我们还要学会用语言来描绘理想,因为热切的期待加上不断地描绘就会使梦想逐渐具象化。
如果你的理想是与“创造”有关,那追求完美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而要想做到完美,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去考量。稻盛和夫分享他在做新产品时的体验,认为要在脑海里描绘目标产品的理想状态,然后模拟实现目标的过程。如果事先能够清晰地看到事物,那最终这个事物一定能够以“完美无缺”的状态呈现。反之,如果事先我们在脑海里所看到的事物形象是模糊不清的,那最后即便做出来,也达不到“完美无缺”的状态。因此,这里清晰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正因为他在脑海里清晰地看到了一幅人们“不管何时、何地、与何人”用手机交流的画面,才有了他的“手机时代即将到来”的预言以及他为了这一时代到来所做的努力。
如果你所要做的事情是史无前例的,属于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肯定会有人阻止和质疑你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我们可以因为他人的一些类似于“这不可能成功”或是“这太不实际了”的消极判定就放弃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有接受“泼冷水”的心性,还要有选择意见参考对象的睿智。在稻盛和夫的经验里,选择跟那些头脑聪明却总是将聪明用于悲观分析的人去商量事情其实是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是要去找那些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的人。因为乐观派所营造的乐观气氛才能让事情进行下去。
但大胆和乐观只是在构想的阶段有效果,当构想转为具体计划的时候,“悲观论”开始发挥有利作用了。我们要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慎重地加以分析,并制定周密的计划。而到了计划要被付诸实施的时候,我们需要再一次将心态转为乐观的状态,坚定地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稻盛和夫将这一系列心态的变化总结为“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有人可能会说,稻盛和夫的观点是理想化的,做事情哪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呢?而事实是,稻盛和夫在年轻时的确遇到过不少的挫折和失败。小学刚刚毕业,初中升学失败的稻盛和夫染上了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情绪低落的他在一本书上读到了,“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这句似乎有些唯心主义的话让少年的稻盛和夫开始反思自己的敏感和脆弱,懂得了要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尽量努力去想好事,因为心态决定命运。
真真正正地使稻盛和夫明白心态决定命运这一道理是在他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经历中。肺结核痊愈后的稻盛和夫回到学校学习,大学时虽然成绩优秀,但在不巧遇到了战争引发的经济萧条,毕业后就业遇到了困难。在一位大学教授的帮助下,稻盛和夫进入了一家生产绝缘瓷瓶的工厂工作。这家工厂也并不景气,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工友们牢骚不断,相继辞职。稻盛和夫仿佛是被逼近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然后突然就想开了,开始沉浸于实验研究。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用于当时刚刚开始普及的电视机的显像管上。
稻盛和夫在这时惊喜地发现身边从前的恶性循环被切断了,开始了良性的循环。周围人对他刮目相看,工厂获得了收益,消除了倒闭的风险,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他进而总结出,困境下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将心态进行180度的大转弯,用行动来改变命运。命运这东西,真的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并非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宿命”。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生是画布,思想是画笔,而只有坚持自身未来的可能性,且愿意设立一个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并竭尽全力去实现目标的人,才会有绚烂夺目的人生。京瓷公司在接下IBM大笔订单之时,为达到苛刻的规格要求,技术人员付出了异乎寻常的努力,反反复复后做出了完美无缺的产品。稻盛和夫惊叹技术人员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将自身的巨大潜力挖掘了出来,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同时引用了日本“基因遗传学第一人”村上和雄的关于“火灾现场的爆发力”的解释,来诠释人在极限状态下可以爆发出巨大能量的观点。
然而,稻盛和夫也承认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距离。他认为,眼睛可以眺望高空,但双脚必须踏在地上。也就是说,人生是靠“今天”这些单纯、枯燥的工作的积累,才能不断延续自我的努力,最终登上原以为高不可攀的山顶。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就会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驻足不前。企业经营时,领导层所看重的并非是下属的聪明才智,而是是否具有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的力量。因为往往就是由于这种力量,才会使平凡变为非凡。而这种持续和专注,并非是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在持续的过程中不断改良和创新。简单地说,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将是加速成功的催化剂。
《活法》,好书一本!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