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处世·悟道|百家言:原文+译文

修身·处世·悟道|百家言:原文+译文

001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近代·蔡东藩《后汉演义》

【译文】贪求物质利益而背弃了道义,这一定是招致灾祸的阶梯。

002 莫道己长、莫言人短、施恩勿念、受恩不忘。——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译文】不要对别人说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说别人的短处,帮了人不要乱说,受了他人的恩惠要记在心里。

003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五代十国·钱镠《钱氏家训》

【译文】花丛密布柳枝繁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

004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译文】墨子主张兼爱,哪怕摩秃头顶走破脚后跟,只要有利于天下,什么样的事都乐意做。

005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先秦《盥盘铭》

【译文】与其淹没在小人之中,不如淹没在深深的潭水之中。淹没在潭水之中还可以游出来,淹没于小人之中就不可救治了。

006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译文】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裕时看他所交往或施与的人,显达时看他所推举的人,穷困时看他不愿做的事情,贫贱时看他是否不苟取。

007 克己复礼为仁。——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颜渊》

【译文】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

008 爱人利物之谓仁。——战国·庄子《庄子·外篇·天地》

【译文】友爱天下之人,利于世间万物,就叫作仁。

009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良善不可以丢失,恶事不能让其滋长。

0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雍也》

【译文】聪明的人爱水,仁德的人爱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聪明的人常乐,仁德的人长寿。

01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子罕》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01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战国·墨子 《墨子·修身》

【译文】聪明的人把自己的能言善辩藏在心里,而不是嘴上滔滔不绝;有能力的人不标榜自己的贡献。由于这个原因,他的名誉能够广为人知。

0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上经》

【译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有更多的祸殃。

01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泰伯》

【译文】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使命重大吗? 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能行稳致远吗?

01人皆可以为尧、舜。——战国·孟轲 《孟子·告子下》

【译文】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尧、舜那样有德才的人。

01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南宋·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译文】若一个人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做到兼容并蓄,则天地万物都能与之和谐共生。

01当仁,不让于师。——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卫灵公》

【译文】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0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里仁》

【译文】君子连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违背仁德,急遽紧迫之时一定要实行仁德,颠沛流离之际一定要实行仁德。

01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子路》

【译文】性格刚毅说话木讷的人往往有一颗仁慈的心,而那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020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战国·孟轲 《孟子·离娄下》

【译文】爱护他人的人,人们常常爱戴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常常尊重他。

021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雍也》

【译文】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022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译文】关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该反省自己关爱是否足够;管理百姓却没有管理好,就该反省自己是否足够智能;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以礼回应,就该反省自己是否做得不够恭敬。

023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024 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北宋·苏轼《子思论》

【译文】有同情之心足可以修炼到仁的境界,但仁不局限于有同情之心;有羞耻之心足可以修炼到义的境界,但义不局限于有羞耻之心。

025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战国·穀梁赤《春秋穀梁传·隐公二年》

【译文】有智慧的人善于思考,有正义的人善于作为,有仁德的人具有操守。

026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西汉·戴圣 《礼记·中庸》

【译文】智慧、仁爱、英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

027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西汉·戴圣 《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028 仁者莫大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西汉·戴德 《大戴礼记·主言》

【译文】对于讲仁爱的人来说,没有比做到关爱他人更重要;对于崇尚智慧的人来说,没有比了解贤能者更重要;对于执政者来说,没有比重任贤能的人更重要。

029 仁不轻绝,智不轻怨。——西汉·刘向 《战国策·燕策三》

【译文】仁爱的人不轻易弃绝别人,明智的人不轻易怨恨别人。

030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唐·房玄龄等 《晋书·皇甫谧传》

【译文】掩藏才能游荡于草野,蕴含美质但是又不显露出来。

031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译文】君子的道,平淡但不令人厌恶,简约但文采熠熠,温和但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知道教化是来自哪里,知道微弱会变得显著,这样的人就可以进入到圣德的行列中。

032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大丈夫处世要追求淳厚的风尚,反对浮薄的风气;要坚持求实的作风,抵制虚华的习气。

033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译文】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034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

【译文】忠厚的人不毁伤别人而使自己得到益处,仁爱的人不危害别人而取得名誉。

035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国语·晋语四》

【译文】要想人爱护自己,必须先爱护别人。

036 善人者,人亦善之。——春秋·管仲《管子·霸形》

【译文】对待他人善良的人,他人也对待他善良。

037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

【译文】美德不是由外人赋予的,名誉不能凭空产生。

038 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仁德之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

039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译文】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

041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译文】以仁爱作为人生最大的财富,以忠义作为人生最珍贵的品质。

04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杀身以成仁。——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卫灵公》

【译文】志士仁人决不因为贪生怕死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只会因勇于牺牲来保全仁义。

042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译文】仁德的人不因国运的盛衰改变气节,义气的人不因国家的存亡改变初心。

043 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唐·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

【译文】仁义教化是治理社会的根本方法;刑罚制约是治理社会的次要手段。

044 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北宋·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译文】智慧多的人才能遍知事物的基本规律,仁爱深的人才能做到自尊自爱。

045 不以利禄为意,而以仁厚为心。——北宋·苏轼 《谢监司荐举启》

【译文】不要一心只想着金钱和地位,应该时刻牢记仁爱和宽厚。

046 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

【译文】仁爱和正义比钱财更可贵。

047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东晋·陶渊明 《咏贫士七首》

【译文】早上跟从仁义而生,晚上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048 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译文】庆幸别人的灾祸,是不仁义的;忘掉别人给自己的恩施,是不道德的。

049 不学礼,无以立。——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季氏》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学礼,不懂得礼貌、规矩,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身行事。

050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颜渊》

【译文】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

051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西汉·戴圣 《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是崇尚有来有往的。有往无来是不合礼的要求的,有来无往也是不合礼的要求。

052 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唐·吴兢 《贞观政要·规谏太子第十二》

【译文】用乐来移风易俗,用礼来使统治者安定、使老百姓得到教化。

053 礼,当论其是非,不当以人废。——北宋·苏轼 《上圆丘合祭六议札子》

【译文】应当考虑礼本身是否正确,而不应该因制礼人的关系而兴废。

054 见礼而知俗,闻乐而知政。——北宋·苏轼 《试馆职策题三首》

【译文】看到一国的礼仪制度就知道其社会习俗,听到一国的音乐曲调就知道其国政的治乱了。

055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西汉·戴圣 《礼记·曲礼上》

【译文】人际交往中有礼仪就可以安稳有序,没有礼仪就会混乱危殆。

056 礼之正国,犹绳墨之于曲直;其以止患,犹堤防之于江河。——北宋·苏辙《栾城集·常安民太常博士》

【译文】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木工的黑线用以判曲直;礼法可以用来制止祸端,就如同防水侵犯的堤坝。

05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颜渊》

【译文】品格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058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品格高尚的人不掩盖别人的优点,不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

059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战国·荀况《荀子·不苟》

【译文】品格高尚的人尊崇他人的德行,赞扬他人的优点。

060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061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译文】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062 见人有善,如己有善;见人有过,如己有过。——战国·尸佼 《尸子卷上·治天下》

【译文】看见别人的善行,就如同自己有所善行一样高兴;看见他人的过错,就如同自己有所过错一样难过。

063 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战国·尹文 《尹文子》

【译文】为善与众人一道实行,为巧与众人一道精通,这是善中的善,巧中的巧。

064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战国·庄子 《庄子·内篇·人间世》

【译文】美的形成往往有个长期的过程,而恶的形成却非常迅速,一旦形成便来不及改。

065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西晋·陈寿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译文】坏人坏事要随时扫除,不要让它积累;过错要及时纠正,不能让它继续增长。

066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

【译文】多做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

067 积善有余庆,荣枯立可须。——三国魏·曹植 《赠丁廙》

【译文】多做好事就会有多出来的福气,繁华衰败乃是一瞬间的事情,积善才是最实在的。

068 惟善以为宝。——西汉·戴圣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以善良之心对待别人,为人处世真诚厚道,才是一个人品质中最为宝贵的东西。

069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西汉·戴圣 《礼记·儒行》

【译文】听到有益的话就告诉他的友人,看到好的行为就指示给朋友看。

070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篇》

【译文】别人做好事要参与,做坏事要避开。

071 善虽不吾与,吾将强而附;不善虽不吾恶,吾将强而拒。——唐·韩愈《送孟秀才序》

【译文】善,即使不是我参与的,我也要竭力依附过去;不善,即使不是对我有害的,我也要竭力拒绝它。

072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

【译文】除去坏人,奖励好人,憎恨坏事,好施善行。

073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译文】憎恨坏人恶事,像对待仇敌一样;见到好人善事,像饥饿求食、口渴思饮一样。

074 闻人善,立以为己师;闻恶,若己仇。——唐·柳宗元《从弟宗直墓志》

【译文】听到别人有长处善行,便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那样尊重;听到别人的丑行恶事,像是对自己的仇敌一样痛恨。

075 羞善行之不修,恶善名之不立。——北宋·王安石《杨孟》

【译文】为善行没有建立起来而羞愧,为善名没有树立而感到憎恶。

076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南宋·杨万里 《庸言》

【译文】人们做好事,做了一百件也不要满足;要是做坏事,就是一件也不应做。

077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春秋·管仲 《管子·心术下》

【译文】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人,亲热如同兄弟;以恶劣的态度对待人,伤害如同兵器。

078 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南宋·何坦 《西畴常言》

【译文】一辈子都做好事也嫌不够,即使在极短的时间里做了坏事也嫌太多了。

079 忠邪不可以并立,善恶不可以同道。——唐·柳宗元 《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译文】忠贞与奸邪不可能同时存在,善良与丑恶不可能走在同一个道路上。

080 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西晋·陈寿 《三国志·魏书·锺繇传》

【译文】考察他的言论、观看他的行动,是善是恶就很明显了。

081 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东汉·王符 《潜夫论·论荣》

【译文】个人的善恶和世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个人性情的贤德还是低鄙,和世俗也没有什么关系。

082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北宋·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

【译文】凡是做好事的人,不用自己称赞,人们自然会称赞;凡是做坏事的人,自己不骂自己,人们自然也会骂他。

083 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唐·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

【译文】对于邪恶,必须彻底根除,切不可留下隐患,导致养虎贻患的可怕后果。

084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先秦诸子 《尚书·蔡仲之命》

【译文】做善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达到安定治理的目的;做恶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导致动荡的局面。

085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先秦诸子 《尚书·周官》

【译文】做好事心里安宁名声也会美好,做坏事心里紧张处境也会不好。

086 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有始览·应同》

【译文】尧勤政爱民,为人简朴,善良待人,则群众都对他拥戴,而桀是夏朝有名的暴君,昏庸无道,把人当马骑,桀对别人不好,则群众自然抵抗他。

087 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嚚喑同。——唐·柳宗元《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

【译文】听到善言善行却不向往,就和聋子是一样的;见到善言善行却不敬重,就和瞎子是一样的。知道善言善行却不宣传,就和哑巴是一样的。指做人最重要的是慕善,敬善,言善,否则肉体再健全,也是愚昧无知。

088 人道恶盈而好谦。——《周易·上经》

【译文】人情的好恶,大家都喜欢谦虚的人,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

089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系辞上》

【译文】出了力而不自我夸耀,有了功而不自以为有功德,这种表现敦厚之极。

090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译文】自我夸耀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功劳,自以为是的人不可能进步。

091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文】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

09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文】不自我表现,所以聪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显。

093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译文】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显耀自己,有自爱之心而不自以为高贵。

094 知止可以不殆。——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译文】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

095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人不居功,因此不会失去。

096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译文】有真知灼见者不炫耀,炫耀者恰恰没有真知灼见。

097 无伐善,无施劳。——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公冶长》

【译文】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要表白自己的功劳。

098 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西汉·戴德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

【译文】知识广博而没有自我夸耀的表现,思考问题清楚通达而没有争强好胜的言辞。

099 贤者宠至而益戒。——《国语·晋语六》

【译文】有贤德的人受到偏爱反而能更加谨慎。

100 矜功不立,虚愿不至。——西汉·刘向 《战国策·齐策四》

【译文】自以为能立大功,往往是办不成事情,得不到功劳;凭空幻想的人,愿望也不能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54415.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5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4年11月5日 上午10: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