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处世·悟道|百家言:原文+译文

修身·处世·悟道|百家言:原文+译文

00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春秋《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译文】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品行的教化都生发自孝道。

00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00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译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00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里仁》

【译文】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005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战国·孟轲《孟子·万章章句上》

【译文】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自己的忧愁。

006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西汉·戴圣 《礼记·内则》

【译文】孝子赡养父母,就是要让他们高兴、精神愉快,不违背他们的合理心愿。

007家严儿学好,子孝父心宽。——·冯梦龙 《古今小说》

【译文】家教严格,孩子就会学做好人;孩子孝顺,做父亲的心里就会宽慰。

008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鲍溶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译文】那一片悠悠慈母之心,唯一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才华出众,能够像成年人一样有才能和能力。

009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李汝珍 镜花缘

【译文】在万般罪恶中,贪婪是排第一位的;在各种善良的行为中,孝敬父母是首先应该做的。

010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译文】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敬仁义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011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三国魏·王昶 《家诫》

【译文】孝敬仁义,在各种品行中是最首要的,施行它并且取得成就,是立身的根本。

012敬老慈幼,无忘宾旅。——战国·孟轲 《孟子·告子章句下》

【译文】尊敬老人,爱护儿童,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得到温暖和照顾。

013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春秋 《孝经·圣治章第九》

【译文】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014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战国·孟轲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只要人人都亲近自己的父母,敬重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安定了。

015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学而》

【译文】孝顺父母,恭敬、顺从兄长,是仁爱的根本。

016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孝》

【译文】君子立志行孝,不仅要做到“忠”,还要做到“礼”。

017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春秋《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译文】孝有三个阶段,最基础的阶段开始于侍奉双亲、承担家庭责任;中间的阶段做好本职工作、尽忠职守、爱国敬业、承担社会责任;终极目标是修身立德、明辨是非、拓展胸怀、开启智慧、全面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018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译文】最基本的孝是通过辛勤劳动竭力供养父母,更高层次的孝是尊重仁义道义,进而建功立业,孝的最高境界是广施德教,使人民都能够丰衣足食,礼敬和祭祀父母。

019孝友为家庭之祥瑞。——·曾国藩《将赴天津示二子》

【译文】孝顺长辈,与家人友好相处,是一个家庭和谐兴旺的根本。

020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西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译文】用己之所有,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02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战国·庄子 《庄子·内篇·人间世》

【译文】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022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战国·孟轲 《孟子·尽心上》

【译文】敬爱父母,就是仁;尊敬兄长,就是义。

023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西晋·陈寿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译文】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024事父母之道曰孝,天之性也;事君上之道曰忠,人之义也。——北宋·蔡襄 《论忠孝》

【译文】悉心侍奉父母的思想行为叫做 “孝”,这是上天赋予的本性;尽心为国家效力的思想行为称为 “忠”,这是做人的大义所在。

02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北宋·苏辙 《古今家诫》

【译文】对孩子慈祥,对父母孝敬的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

02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北宋·林逋《省心录》

【译文】父亲孝顺长辈,那么儿子也孝顺父亲;你尊重别人,那么大家才尊重你。

02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春秋《孝经·三才章第七》

【译文】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民本有的自然的行为。

028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译文】身为子女,应做到孝顺父母;身为父母,应做到慈爱子女。

029孝在于实质,不在于饰貌。——西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译文】孝敬长辈需要的是质朴实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敬意与爱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形式。

030大孝终身慕父母。——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

【译文】真正最孝顺的人是终身怀恋父母的。

031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西汉·戴圣 《礼记·祭义》

【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长辈,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032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增广贤文》

【译文】用丰厚的祭品祭祀先人,不如趁先人在世时多尽孝道;与其等到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考虑周全。

03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学而》

【译文】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厚了。

034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西汉·戴圣 《礼记·曲礼上》

【译文】作为子女的礼仪,冬天要让父母感到温暖,而夏天要使父母感到凉爽,傍晚要为父母铺好枕席,而早晨要向父母问安。

035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郭居敬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译文】子路常常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父母去世后子路做了官,生活也变好了,但他仍然不忘父母,怀念过去辛劳贫困的日子。

03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西汉·戴圣 《礼记·大学》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在于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037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西汉·戴圣 《礼记·中庸》

【译文】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淳朴,无穷无尽。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038德不孤,必有邻。——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里仁》

【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人比邻为伍。

03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西汉·戴圣 《礼记·大学》

【译文】品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财富只是最末梢的东西。

04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轲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必然得到广泛地支持和拥护;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必然陷于孤立,无人支持和拥护。

041满招损,谦受益。——先秦诸子 《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042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北宋·欧阳修 《易或问》

【译文】贪婪不知足的人容易招来祸害,谦虚不自满的人能多得益处。

043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北宋·苏轼 《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道德》

【译文】把最大的诚信和最纯真的仁爱当作道德。

04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春秋·管仲 《管子·牧民》

【译文】礼义廉耻,这可以称得上国家的四根支柱。如果四根支柱张立不起来,国家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

0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046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先秦诸子《尚书·咸有一德》

【译文】修德没有固定的老师,谁注重行善就拜谁为老师。

04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阳明《传习录》

【译文】种植树木的人一定要重视培育树木的根系,只有根深才能树大叶茂;修养品德的人一定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心性,因为心性是品德修养的根基。

048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南北朝·庾信《徵调曲》

【译文】采摘果实的人想念结果实的树,饮水的人怀念水的源头,表达了作者心怀故土、不忘根本的情怀。成语“饮水思源”出自此句。

04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050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战国《六韬·文韬·文师》

【译文】有德的统治者能让人们免除灾祸,让民众能过上安乐的日子,民众就会归附;能生利就是道,能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就是有道义的贤明统治者,民众就会向他汇聚。

051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东汉·张衡 《应间并序》

【译文】君子不担心地位不够尊崇,而担心自身道德不够完善。

052有德不可敌。——春秋·左丘明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译文】有德的人是不可与他为敌的。

053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周易·系辞下》

【译文】一个人的德性配不上自己的地位,这个人必然会有灾难。

054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近代·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译文】聪明的人可以凭一时的智慧取得胜利,但是真正的大智慧、大成就的实施者往往是那些人品出众,让大家爱戴的人。

05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056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鲁语·子叔声伯辞邑》

【译文】没有什么分量比国家的利益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栋梁比品德高尚的人更合适。

057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春秋·左丘明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译文】君子行动就要想着与礼义的要求合乎与否,办事就要想着合乎道义与否;不做因私利而违背礼义的事情,不做因不合乎礼义而使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

05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先秦诸子 《尚书·太甲(中)》

【译文】上天降下的灾难还可以躲开,自己造成的罪孽就无处可逃了。

059行德则兴,倍德则崩。——西汉·戴德 《大戴礼记·武王践阼》

【译文】按照道德标准行事,就会振兴;违背道德标准行事,就会灭亡。

060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东汉·王充 《论衡·书解篇》

【译文】好品德越多的人文章越有文采,好品德越显著的人越明智。

061朝闻道,夕死可矣。——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里仁》

【译文】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062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培养好的品德务求日益增多,消除祸害务求坚决彻底。

063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译文】用道来统御民众,法令即使很少,也足以使人们感化;不用道来推行,法令即使很多,也足以发生混乱。

06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宪问》

【译文】看到利益要考虑合理与否,国家遇到危险要敢于付出生命。

065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北宋·欧阳修《朋党论》

【译文】君子所坚守的是道德义理,所践行的是忠诚信实,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

066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北宋·苏轼 《思堂记》

【译文】面对道义时却考虑着财利,那么其所谓行仁义必然没结果。

067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南宋·朱熹 《朱子家训》

【译文】看见不义的财物不要去拿,遇到合理的事情就要顺从。

068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南宋·陆九渊 《人不可以无耻》

【译文】对人有害的没有比不知道羞耻再大的了。人如果不知羞耻,终究凭什么做人呢?

069勤俭,治家之本。忠孝,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清·金缨 《格言联璧》

【译文】勤劳俭朴,是管理家务的根本;和谐安顺,是整治家庭的根本;谨慎持重,是守护家业的根本;诗书文章,是振兴家业的根本;忠孝道德,是承袭家业的根本。

07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为政》

【译文】君子讲团结而不徇私勾结,小人徇私勾结而不讲团结。

071知人则哲。——先秦诸子 《尚书·皋陶谟》

【译文】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

07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为政》

【译文】看他的所作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07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学而》

【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07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战国·吕不韦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译文】体察自己可以了解他人,考察今天可以知道昨天。此句强调因时易法的重要性,古今时势不同,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明察当前的形势,以当今人的欲求和社会状况为依据。

075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西汉·刘向 《说苑·建本》

【译文】骏马虽然跑得快,但遇不上伯乐,也不能做到日行千里。比喻贤人只有被发现、任用,才能发挥作用。

07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译文】世上有识别马的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一直都存在着的,但是伯乐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

077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译文】了解并善于洞察人和事物,就很少被假相所迷惑。

078知人,圣人所难。——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少帝纪》

【译文】彻底了解人,即使圣人也难办到。

079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也。——南宋·陆九渊《删定官轮对札子》

【译文】天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了解人;最大的事情,同样是莫过于了解人;如果善于了解一个人、看清一个人,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事情是难的了。

080知人未易,人未易知。——唐·赵蕤《长短经·卷一·论士篇》

【译文】要想了解他人是很不容易的,他人要想了解自己也是很不容易的。

081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唐·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译文】了解他人是困难的事,了解自己也的确不容易。

0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春秋·老子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识别他人是智慧,认识自己是聪明。

083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篇》

【译文】人的虚实真伪在于内心,但可从他的行动之中看出来。

084良璞授于贱工,器之陋也;伟才任于鄙识,行之缺也。——五代十国·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译文】好的玉石落到技术低劣的工匠手里,做出来的玉器一定简陋;有卓越才能的人在见识鄙劣的人的手下任用,做出来的事情也一定十分欠缺。

085不是虚心岂得贤?——北宋·王安石 《诸葛武侯》

【译文】刘备若不是虚心真诚对待诸葛亮,岂能得他这样杰出的人物相助而成大业? 意谓要想求大贤、成大业,就要有虚心的态度对待贤能的人才。

086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清·王永彬 《围炉夜话》

【译文】用和气的态度对待别人,用平常心看待事物;以古代贤者的高尚志趣勉励自己,隐藏才华以等待可施展的时机。

087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西汉·刘向 《新序·义勇》

【译文】为了坚持正义不回避被罪责的厄运,为了正义而贫穷不接受官位爵禄。

088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

【译文】不能够因为人们一时都对他称赞,便断定他为君子;也不能够因为人们一时都对他批评指责,便断定他为小人。

089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西汉·戴圣 《礼记·大学》

【译文】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

090善观人者索其终,善修己者履其始。——明·郑心材 《郑敬中摘语》

【译文】善于观察他人者看人做事结果,善于修为自己的人重视事情起步。

091观人必于其微。——清·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译文】观察一个人,必定要从他言行细微处入手。

092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北宋·苏轼 《和李太白并序》

【译文】世上万物就似下棋一样不断地变化,过去的不会再重演。

093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西汉·刘向 《战国策·秦策三》

【译文】进退伸缩,附合时势的变化,这是圣人恪守的常理。

094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战国楚·屈原 《九章·橘颂》

【译文】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比喻高洁的节操。

09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战国楚·屈原 《楚辞·离骚》

【译文】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而我却喜欢持之以恒的修养。

096方其中,圆其外。——唐·柳宗元 《与杨诲之再说车敦勉用和书》

【译文】人内心里要方正,对外要圆通灵活。

09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无题三首》

【译文】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

098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明·薛瑄 《薛子道论·中篇》

【译文】不要趁着高兴就多说话,不要趁着快乐就轻率地做事。

099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明·徐祯稷 《耻言》

【译文】自己品行不端正,就不足以使人信服;说话不真诚,就不足以使人感动。

100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春秋·管仲 《管子·戒》

【译文】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54417.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5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4年11月5日 上午10: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