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有一位老渔夫,不知为何,一连84天,一条鱼都没有钓到。许多人都讥讽他风烛残年、年老体衰,老渔夫不服气,他发誓一定要捕上一条鱼,证明给那些讥讽他的人看。终于,在第八十五天,他捕到一只长6米,近700公斤重的大马林鱼。
面临生死危机,大马林鱼自然没有这么容易屈服,反而一直拖着船往深海里游,老渔夫则更为倔强,依旧死拉着大鱼不放,年老体弱的他,硬是在没有武器、没有帮手、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和大鱼僵持两天两夜,把大鱼耗死。
这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一文中的一段情节。这部小说很简单,全文不过两万七千个单词,即使印制成书也不足120页。但就是这部短小简单的小说,在出版后却引起一阵轰动,受到众多读者追捧,不仅首印的5万册,被抢夺一空,就连刊登这部书部分内容的杂志,两天之内,也畅销500多万份,海明威更是靠此,在第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这本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其实,早在海明威之前的纪实性作品《午夜之死》中,就提到过一则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认为,一名优秀的作者,应该只在文章中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暗示的线索让读者去自己想象。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就完美地继承了海明威的写作理念,虽然全文只有两万七千个单词,但是背后蕴含的深意,让人回味无穷。如:讲老人对棒球运动对棒球运动的痴迷时,就暗喻他身体素质好,所以能与大鱼僵持两天两夜,同时,在老人和男孩聊美国棒球联赛的情节中,也暗喻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给小说提供时间框架,更显真实。
讲老人眼睛时,海明威只讲老人的眼睛“有着海水的颜色”,读者被情节吸引,往往会不注意这些细节,然而研究海明威的专家,则指出,其实这个条件,隐含着非常重要的线索。要知道古巴地区的人眼睛是褐色的,蓝色眼睛的人多分布在欧洲地区,又根据老人会西班牙语,所以推断出他是西班牙人。
这种暗喻式的文字运用手法,使得《老人与海》这部著作,看着文字简单,但是却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力。瑞典文学院的常人秘书安德斯丶奥斯特林更是公开称赞,《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仿佛是真实的故事一般,“就在我们眼前上演。”
当然,除了叙事手法外,《老人与海》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也与这部作品传递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自然拼搏的顽强、永不服输的乐观”精神有关。在远看不到陆地的海洋里,老人手中没有武器、身边没有帮手,但在捕到比自己听说过的鱼都大的大鱼时,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竭尽所能,终于将大鱼擒获。
王小波说:“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虽然在返航途中,遇到一群鲨鱼结队攻击,自己捕的大鱼被啃食的仅剩一身骨架。但老人依然乐观面对,回去后仍然准备和男孩再度出海。老人身上这种,对生活永不磨灭的热爱、永远相信希望、为实现希望所付出的努力,或许才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真正价值的体现。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