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经有什么意义?不读《圣经》,便不能真正读懂世界文学作品

《圣经》与文学

文/董刚

《圣经》之与文学,犹灵魂之于人。人因有灵魂而高贵,文学因体现《圣经》中的观念如罪、堕落、爱、仁慈、宽恕、忏悔、拯救、审判、永生、复活等而不朽。从整个世界的经典巨著来看,莫不有《圣经》的思想在其中,当然,有的是显性的,而有的却是隐性的。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几乎通篇都在向上帝忏悔,向上帝倾诉,忏悔人的罪恶,倾诉对神的向往。奥古斯丁少年时代放荡不羁,皈依基督教后却闭门思过,被誉为基督教浪子回头的典范。《忏悔录》中诚挚真切的话语,句句都是这位回头浪子的灵魂告白,加之文风细腻,风格别具,此书在中古时代的欧洲广为流传,风靡一时。

奥古斯丁对上帝的赞颂可谓不遗余力。正如《圣经》所言:“主,你是伟大的,你应受一切赞美。”在他的心中,上帝不止是慈父,而是他灵魂的导师和得救的希望,是良善、慈爱和美好的化身。他赞美道:“因此,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你是善,因为它们是好的;你实在,因为它们存在,但它们的美、善、存在,并不和创造者一样;相形之下,它们并不美,并不善,并不存在。”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在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为但丁赢得如此盛誉的是他的代表作《神曲》。他延用了《圣经》叙述的隐喻、寓言和梦幻手法,使《神曲》的全部情节发生于一场梦游之中。

他借《神曲》批判了封建主义,同时对作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并垄断了当时全部社会生活的教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但是在那样一个一切以上帝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里,但丁不可能完全与基督教划清界限,他反对教会,但并不反对基督教和神学只是在基督教以天堂、地狱为根基的想象里融入了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欧洲的中世纪英雄史诗如《贝奥武甫》等,中世纪骑士文学如《亚瑟王之死》等,莎士比亚的喜剧如《威尼斯商人》等,弥尔顿的三大诗作如《失乐园》等,歌德的《浮士德》,拜伦的《该隐》,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双城记》,显克维支的《你往何处去》,劳伦斯的《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伏尼契的《牛虻》等等;中国的作品有鲁迅的《复仇》,茅盾的《耶稣之死》等等;即使当代威廉.杨的《棚屋》,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迪迪埃的《克隆救世主》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圣经》思想,早已根植在文学的血脉里,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读圣经有什么意义?不读《圣经》,便不能真正读懂世界文学作品

这都是显性的作品,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与《圣经》的关系,还有很多作品是隐性的,它们通过隐喻来表现《圣经》的思想。如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中,“送冰的人”希基隐喻耶稣基督;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中心人物凯蒂借用了《圣经》中夏娃的原型。作者并没有告诉读者该典故的存在,而是通过情节模式、意象等因素将其暗示出来。

中国研究《圣经》与西方文学关系的先驱朱维之先生曾指出: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其中密密地交织着《圣经》的引句和典故,我们读者若没有一些关于《圣经》的知识,便不能了解并欣赏这些杰作。西方不管是中世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都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的读者往往并不了解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圣经》典故,对《圣经》的盲视使读者付出很大的代价。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很多作品如王安忆的《长恨歌》、余华的《活着》等已与《圣经》有了联系,而我们总是喜欢的作品,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如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妈妈,我还是爱你》,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均有《圣经》有关。

3月8日这一天,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当代著名作家铁凝的文章《踏踏实实地感受自己的生活,写出最真的东西》发表在《文学陕军》。文中说“如果外国人到山里,看到那老人居住的中世纪的茅屋,对于他们来说,这简直是古董了。如果他们说这太漂亮了,在西方简直是没有的艺术品,我们也说,美,就这么呆着,别拆,农民就住这个最好!”很明显,这是在告诫: “我们应该有直面世界的勇气”。

所以,我们真的想要进步,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读一读《圣经》。著名作家王波老师劝我:作品要有思想、有哲理,你应该看看哲学书,而哲学起源于宗教,与世界文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圣经》不可不读。我也建议大家读一读《圣经》,与世界接轨。

作者简介:

读圣经有什么意义?不读《圣经》,便不能真正读懂世界文学作品

董刚,陕西合阳百良镇莘村人。2002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为西安市东方中学高中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渭南作家协会会员,西安高新作协会员,合阳作协理事。在《长江文艺》《延河》《陕西文学》《华文月刊》《西部散文选刊》《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教师报》等报纸杂志及《文学陕军》《中国作家网》《中国报道》等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诗词歌赋等二百多万字,出版个人文集《一路艰辛是寻常》。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4493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9月17日 下午9:18
下一篇 2022年9月18日 上午10: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