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鉴 赏: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鉴赏提示】
此诗写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之上。讽世忧时,矛头直 指南宋小朝廷的统治者,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又以比喻贴 切、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妇孺可诵而传世。
靖康、建炎年间(1126—1130年)金兵南下,西河沦陷, 北宋覆亡,南宋建立。起初,由于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的 艰苦努力,一度出现了“中兴之势”。可是由于宋高宗赵构和 秦桧为首的投降派,被女真贵族吓破了胆,更害怕爱国军民 力量会动摇自己的统治,不仅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教训,发 奋图强,收复失地,反而变本加厉,杀害岳飞等爱国将领,向 女真割地称臣,交银纳税,以换取苟安东南的局面。到宋孝 宗时期,依然奉行赵构的苟安求和之策。南宋君臣在杭州大 兴土木,如当年刘阿斗“此间乐,不思蜀”。一时间皇宫禁苑, 达官府第,竞相建造,杭州这座以山水风光冠绝东南的“人 间天堂”,成了南宋小朝廷的安乐窝。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首联描写的正是 这种时代背景下,南宋君臣偏安杭州,忘掉国难,依然醉生 梦死的腐朽生活。杭州山环水绕,风光如画,可写者极多,诗 人何以抓取两个形象——繁华竞奢的“楼外楼”和无休止的 轻歌曼舞濡墨呢? 因为这和万方多难的时代气氛太不谐调 呵!首句连用两个“外”字,就把杭州青山重叠,高楼相连,鳞 次栉比的奢华景象写出来了,也把南宋上层官僚争建楼堂 馆苑的规模和形势写足写够了。这帮统治者聚集杭州,起楼 造舍的目的是寻欢作乐,依红偎翠,曼舞轻歌,在柔声娇语 中寄生苟安,而把国家仇、民族恨,以及在敌人铁蹄践踏下 苦难的沦陷区人民忘得一干二净了。“西湖歌舞几时休?”是 哀怨,是规劝,也是讽刺和鞭挞!这使人自然联想到杜牧《泊 秦淮》中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真 正不知亡国恨的,自然不是那些被迫歌舞的妓女,而是那 些驱使妓女的座中欣赏者。他们只知用声色歌舞、纸醉金迷 的生活来填补其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一个“熏”字,力透纸背,极为传 神。“暖风”符合杭州的气候特点。暖烘烘,醉熏熏,最易入 睡,最易忘掉一切。这些西游的“游人”自然不会是前方将 领、兵士、沦陷区的人民,而是那些毫无忧患意识的南宋君 臣和趁机发国难财的奸商巨贾,是他们 “直把杭州作汴 州”。末尾诗人几乎是在大声疾呼,在对统治者厉词控诉和 警告。汴州即开封,为北宋首都。当年北宋王朝由于注重发 展生产,休养生息,曾出现过“百年无事”的太平盛世,商业 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北宋首都也曾是巨宅林立,豪奢竞 逐。正因为后来统治者荒淫无度,歌无虚日,终至朝廷倾 覆,徽、钦二帝连同宫中美人、金银财宝尽为金人所掳。南 宋君臣们不思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反而乐不思“汴”。作者 言外之意,既把杭州当做汴州,杭州自然也会落得汴州一 样的下场。
此诗交错采用上句写景,下句写情,上句描绘,下句寓 理的办法,句句写杭州,句句鞭挞南宋统治者。“语淡而味终 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虽不谩骂,却入木三分。把辛辣 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 “绝唱”。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