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说重点难点
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五、说教学设计:
(一)趣味引入,悬念入题。(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轻松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全体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要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齐读,明确“长生果”的喻意。
2.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
3.轮读,积累优美词句。
4.范读,重点品读1,2节。
(三)批注精读,体会情感。(重点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讨论和圈点勾划:
1.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文中哪些词句(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对书的喜爱?请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注在旁边。
2.书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的归纳整合)
3.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文题的?那把它更换为“我爱读书”,或“阅读对我的帮助”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由阅读而获得了怎样的写作体验(创造的乐趣)?你有过同感吗?请你也谈谈。
(四)能动创造,享受乐趣(难点突破,创新精神的培养)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延伸体验,畅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再次体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对阅读,写作及人生的认识)
2.“我也能!”仿写: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4.创造性表达:
①口头创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同学(男)穿着一条裙子, ”
②小作文:《由“男子汉穿裙子”想到 》
(五)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读书 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 读书笔记
写作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