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语录摘抄,典籍里的中国名言名句

《典籍里的中国》收官之作《传习录》笔记文案,建议收藏

《传习录》三卷

提起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我们眼前可能会浮现出一个吟诵着“吾心自有光明月”的消瘦身影,穿越近五百年的时光,阳明学历经跌宕起伏,仍散发着睿智的光辉。他的思想学说、处世之道,都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走进《传习录》这部立志、立言之作,立德、立身之典,解读“知行合一”思想的真谛。

一、识读《传习录》

《传习录》是集中体现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王明阳哲学思想的语录体著作,由其讲学、论学之言论所构成,通行本为三卷,约八万余字。

《传习录》反映了王阳明整个生命历程的思想探索,其内容是对儒学理论的创造性继承于创新性发展。『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已经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最富典范性的命题之一,对此后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书名来源

《传习录》书名源自《论语》 作者王阳明用一生践行“知行合一”思想。成书原因与另一部儒家典籍《论语》非常相似,都是弟子对老师言行、思想的记录和整理。巧的是,《传习录》这一书名也源于《论语》中记载曾子的那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读《论语》如同亲闻孔夫子教诲,读《传习录》如同亲临阳明先生学堂。

“传”是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还包括事件的处理方式、行为、态度;“习”是实践、行动,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师所传授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有没有时时地去实践、去运用,用“传习”作为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弟子们是想把阳明先生的思想记录下来,不断地将它运用于实践。

三、少年立志

王阳明年少时,家学渊源,生出学圣贤之心。

薄施于民而能济众,圣贤就是能够领悟天道的人,是按照天道行事,能够为百姓谋福的人。

王阳明曾为钻研格物之理,格竹七日却一无所获,反而因为劳神留下了咳血的疾病,后来一直身体欠佳。

王阳明考取功名,二十一岁中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踏上了仕途。

四、八虎之乱

武宗初政,宦官专权,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太监”把持朝政,忠良之臣惨遭戕害。

王阳明仗义执言,受庭杖,下诏狱,初心不改。王阳明为了心中正道,不顾生死,这才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九死一生,虽然活着走出了镇抚司大狱,但却被贬谪到了千里之外的贵州龙场,做了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

五、龙场悟道

王阳明被贬至贵州龙场,万里投荒,却在困苦中悟道。求问本心,悟出了知行合一的道理。

心即理,道就在人的心里,每个人心里都有良知,要按照你的良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王阳明在面临着生死考验的情况之下,说心即理,真知所以为行。真正的知一定是要通过行动来呈现来展开的,所以王阳明讲:“知行合一”。

儒家历来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但是在传统思想里头,‘知’和‘行’往往是作为两件事来看待的,而且多主张知先、行后,王阳明首次把‘知行合一’作为一个重要的,而且是系统的哲学命题提了出来,是我们中国哲学史上一次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和创新。

六、宁王之乱

朱宸濠以十万之众在南昌起兵谋反,虽然王阳明身边兵士不足百人,仍决然起兵平叛,因为他笃信丈夫为志,穷当益坚。王阳明召集乡兵,传檄州府,于樟树誓师,共坚靖难报国之志,南昌虽城坚壕深,敌军数万,粮草众多,但王阳明所率军队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最终一举收复南昌。

王阳明于社稷为难之中,以书生领兵,平定叛乱,救黎民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一场蓄谋已久的藩王叛乱,短短四十三天就平定了。鄱阳湖一役,大破十万叛军,活捉宁王朱宸濠。这是一场文官领兵,以少胜多的奇胜之战。

据说打了胜仗之后,正德皇帝自封为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并且命令王阳明在鄱阳湖释放宁王朱宸濠,以便让他再活捉一次。

王阳明为江西百姓考虑,唯恐劳民伤财,再三上书劝皇帝返京,却被猜疑有谋反之心。

后来,王阳明说动宦官张永,和他一块儿成功劝谏正德皇帝返京。

七、广西平叛

王阳明晚年时,和孔子一样回到家乡讲学。

公元1527年,明朝嘉靖六年,王阳明五十六岁,这也是他去世的前一年。

嘉靖皇帝连下圣旨命他前往广西平乱。心忧家国的王阳明抱病出征,于第二年客死在回乡的途中。

生命的最后一刻,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坦荡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八、经典流传

1.钱德洪

阳明先生的学说,历经同门徐爱、薛侃、南大吉等人和我陆续整理,集成初刻《传习录》《续刻传习录》和《传习续录》共三卷书稿,望后世共习之,共传之。

2.梁启超

阳明先生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在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学阳明先生思想,应读《传习录》。

梁启超年轻时曾和上千举人联名向皇帝上书,呼吁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3.陶行知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自今日起,我为自己改名。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醉心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改名叫陶行知,他是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教学做合一,享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美誉。

九、名言名句

1.致良知。

2.知行合一。

3.一草一木皆有至理。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5.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6.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8.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

9.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10.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2.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13.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14.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1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1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19.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20.一曰立志,二曰勤奋,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21.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3.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24.先贤典籍如同源头活水,后世典籍如同百川奔流,共同汇入中华文明的长河,奔涌千年,从未断流。

25.学史力行,行胜于言。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应铭记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学以致用、实干兴邦。

26.阳明先生一生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观念,那么我们今天要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知促行、以行成知,阳明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主意识,肯定自我价值,成为对时代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8116.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7日 下午5:01
下一篇 2022年1月18日 上午9: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