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作品《退步集》简介主要内容_退步集读后感
《退步集》是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丹青。该书辑录作者归国五年来的部分文字,话题涉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自云“退步”,语涉双关,始末不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
陈丹青作品《退步集》推荐理由
所谓“退步”,语涉双关,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作者的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书评人黄集伟说:“陈丹青虽是个画家,但很多散文家写不出他一样的文字。另外,读者们虽不是他本人,但这个海龟派笔下文化与语境的‘隔膜’与‘无助’,乃至‘欲拒还迎’的心态每个人都不难感同身受。”
《退步集》作者归国五年来的部分文字,话题涉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自云“退步”,语涉双关,始末不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
·痛击教育制度针砭学界时弊;·陈丹青:中国最敢言的知识分子之一;·2005年卓越网文化风云榜年度图书;·2005年《新周刊》新锐榜年度图书
陈丹青作品《退步集》内容简介
《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
也许归功于长年的绘画训练,陈丹青的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时有连珠妙语。书评人黄集伟说:“陈丹青虽是个画家,但很多散文家写不出他那样的文字。另外,读者们虽不是他本人,但这个海龟派笔下文化与语境的‘隔膜’与‘无助’,乃至‘欲拒还迎’的心态每个人都不难感同身受。”
在《退步集》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陈丹青对当今城市建设的痛陈,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城市原有的文化生态和历史记忆无情地摧毁引起艺术家陈丹青肝肠寸断地“叫嚣”:“江南水乡已经没有了。”“今天新上海的改造,很遗憾,其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在理念上是失败的,是以大面积放弃上海的居住传统为代价,全盘移植香港东南亚中产阶级的居住模式。在旧上海,‘法国’与‘上海’相处无间,在今天的新上海,既看不到‘法国’,也看不清‘上海’,‘东方的巴黎’已经自我肢解了。”“我深知这叫嚣无非是失败的哀鸣,其声调,有甚于真的失败。”
所谓“退步”,语涉双关,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作者的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书评人黄集伟说:“陈丹青虽是个画家,但很多散文家写不出他一样的文字。另外,读者们虽不是他本人,但这个海龟派笔下文化与语境的‘隔膜’与‘无助’,乃至‘欲拒还迎’的心态每个人都不难感同身受。
陈丹青作品《退步集》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业余写作,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
陈丹青作品《退步集》媒体评论
《退步集》:画家陈丹青的杂文访谈集萃。该书辑录陈丹青归国五年来的部分文字,话题涉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自云“退步”,语涉双关,始末不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作者的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新周刊》评语
如果《纽约琐记》尚是作者按出版社命题的“谈艺录”规矩成形,《退步集》则纵模捭阖,言辞放达,痛而后快。他说,他喜爱五四时期的文体。所以陈的文字里有说不出的飞扬和俊逸。——桑果
退步集读后感1
陈丹青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他的西藏组画,二是因为他的从清华辞职。作为一个在纽约住了18年的人,难免沾染美国人的那些“臭”毛病,口无遮拦,指天划地,实足是一个艺术界的老“愤青”。
我第一次看到陈丹青先生的访谈,是在杂志上,题目叫做活着只为爱晴天。然后时隔三年有余,终于买到这本《退步集》,得以拜读陈先生的文笔。
关于此书,各式评论洋洋大观,网上随便搜搜遍地都是,我自认肚里没有太多学识可以指指点点,只能略表一二点自己所思所感。
其一,陈先生在书中十分直接地说出,中国人命贱,非常贱,从来没有这么贱。中国人不把自己当人看。许多中国人恶劣卑贱,那是因为别人从来那么对待他,他不知道还有别的方式对待人。暴力、强权、人侮辱人、人欺负人,陈先生说对他影响很大。他回忆文革时期的上海美专毕业生的生活,回忆1978-1980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悉数各个人物被这种暴力与侮辱所损害的生活,进而言及今日学界被行政权力扭曲的现状,一语道破种种问题的根源: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饭碗;骨子里是深深的 ,对艺术,对人文,对知识的轻蔑。
其二,常识与记忆。“发展”与“进步”。陈先生将当代中国大规模的毁灭性建设运动,归结为“文化分裂症”。我们的“心理景观”处处来自西方,指向西方,我们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把中国变成欧美。扪心自问,我辈正是如此。所受的教育,所追逐的品位,无不向西方,尤其是美国看齐。我曾很多次与朋友谈到这个问题,大家普遍深以为然。这种自己摧毁自己历史记忆,自己割断自己文化常识,为了“发展”与“进步”的名义而摧毁自己文化的行径,我辈又岂不是深深裹挟其中而不能自拔。对于所谓“文化保护单位”,“文化遗产”,陈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此处不许拆”。
其三,行政权力无所不在的扭曲结构。从教育,到美术批评,再到建筑。陈先生在同济大学的讲演中,奉劝诸位建筑学子去做高官,以实现自己的才华,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黑色幽默。现实就是:好好学外语,好好混饭吃,别做傻子,对抗体制属于自残,上学就上学,但是千万别把教育当回事,大家都是为了混饭吃。我大学毕业之后仔细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反思了两年。发现自己真的被教育成了傻子,满脑子都是被误导的东西。所以你我看的很清楚,今日社会之中,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反而是否定了自己的教育背景的人。搭进了许多时间精力,发现自己被骗了,这大概是当代的一个普遍认识。当认识到自己是个人,不是工具的时候,悲哀就开始了……
看完这本书,很不舒服,很憋闷。但是我觉得,它值得一读。也许,今日的种种,真的是“我们上百年文化天灾人祸的总报应”。
退步集读后感2
陈丹青何许人也?他总是剃着极短的平头,不分冬夏一身深色唐装,烟不离手,国骂不离口。朋友说他画家本色,「看人先看相」,目光凌厉如刃如炬。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希望自己可以是「全职的业余画家、业余的全职作家」。他的本行原是油画,然而近年「文名」大噪,演讲、对谈、写书邀约不断,「作家」身份遂凌驾「画家」身份,他似乎也不以为忤。2005年因为其不适应中国学术行政化和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所以愤然从清华美院辞职。在此之后他连续出了两本书:《退步集》。陈丹青是一个有真性情的画家,也是一个散文家,他的文章是从个人的视角写出对社会的独特的理解,对教育和艺术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虽然带有强烈的批判性,但“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只有说真话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才能引起人们的心灵深处的共鸣.
他总是说:我尽量不说假话,但也并不句句真话。除了真话假话,人还有很多说话的方式——倾听、理解、领会等。巴金老人也说:说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说真话在今天,是人际交流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心、贪欲、利益、浮名、地位,却往往不能说真话。我们都渴望别人对自己说真话,但自己却又往往不能说真话,陷入这样的“诚信怪圈”中。现实中真话往往是最朴素的,但又是最残酷的,或是超越悲喜的,或是人们难以接受的。于是很多人在网络上留言、交友、聊天、建立博客等,来发泄生活中不能说的真话。
他的文中写到:令我感动的常是作者早期的作品,而不是誉满天下的名篇,名篇被过度诠释,沾满历代评论家的口水或标签。对于文学艺术作品,我们很多人都是冲着作者的名气去阅读和欣赏的。艺术和评论是相辅相成、如影随形的,因为任何文学艺术都要经过读者的欣赏和阅读,才算完成其本体使命。但是,每个读者和鉴赏家、批评家,都会或多或少、或左或右的偏离作者的原意。即使是作者返回头来看自己的作品,时过境迁、心境变化,也不可能准确的阐释自己的创作的初衷,评价实际的效果,说明最终的感受。读者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艺积淀来分析理解文艺作品,既要受评论家的影响,更要有自己的思考,切忌人云亦云。
他觉得如今的成人何其残暴,看不起小孩……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摧残孩子、老师、家长串通好了,仔细地摧残。我们常听到、看到:法制道德教育要从孩子开始抓起,电脑网络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抓起,双语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抓起,艺术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太多的事情都要从孩子开始抓起,而唯独不把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和天真还给孩子?唯独不把属于孩子的天真想象力和丰富创造力还给孩子?唯独不把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和绿色生活环境还给孩子?唯独不把属于孩子的自由空间和玩耍机会还给孩子?教育制度不合理,不是仅仅反映在高考制度和大学教学体制上,而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教育理论的研究总是理想化的,教育制度的制定也是善意的,但是实际的执行和操作却是大打折扣和变相变味的,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唯分第一的应试教育。
陈丹青之备受瞩目,说明了「独立知识分子」是多么珍贵。 《退步集》与《续编》这些文体各异、夹沙带泥的议论,实事求是、不卑不亢,在在都是维持「独立思考」姿态的努力,也都试图引向那断绝已久的文化根脉。陈丹青的文字时时潜含着启蒙的力量,或许正来自他的「不合时宜」、来自他对众人遗弃的种种前事的一脉深情。
陈丹青作品《退步集》经典语录
1、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陈丹青《退步集》
2、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有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绝对不会要凡·高。——陈丹青《退步集》
3、老有人来问我,你是怎么成功的?妈的我没想到成功。我画画,因为我喜欢。我不记得小时候有过“成功”的说法。成功观害死人。你要去跟人比。第一名还是第二名,挣一亿还是挣两亿......我对一切需要“比”的事物没有反应。 我画《西藏组画》时就是为了远离当时的“正确”。我现在的画,也是远离美国或中国的主流。我知道我的画,我自己,都毫无价值,但我讨厌一群人脸上那种集体势力的表情。——陈丹青《退步集》
4、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陈丹青《退步集》
5、中国种种考试积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试文化”、“考试人格”,在我到过的十多所全国或各省市重点艺术学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语和艺术相得益彰,同样优异,并对二者充满热情与信念的学生,满目所见,是不知所从而不得不从的集体表情,那是被考试怪兽过度强奸后的“无表情”。——陈丹青《退步集》
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陈丹青《退步集》
7、鲁迅早就讲过,到了你摇笔杆写点东西、说说话,已经说明你没用了。真正做事情的人,闷着,不说话,就这么去做了。我现在两个态度,一是说话没用的,所以第二,保持说话,这是最后一点权利,如此而已。——陈丹青《退步集》
8、齐白石先生去世后,他的手稿、草图和晚年的精品,全都捐献北京画院,几个月前,我有幸亲眼看到这批珍贵的文物,总有上千份吧,居然还像半个世纪前那样,以最简陋的方式,就像我们家里收拾早年的信札账单那样,折叠着,放在旧信封或破烂的塑料袋里。为什么呢?因为北京没有这笔闲钱,也没有心思好好整理,装裱,展示,还幸亏靠着画院保护着,珍藏着,动也不敢动。看完丹青先生这段描述,不禁悲从心来。在这样的一个文化贫瘠的国度..——陈丹青《退步集》
9、我也曾一路无知而愚蠢,只是贫穷时代的愚蠢无可羞,也无可张扬。现在我可能聪明一点了,只因逐步摆脱了愚蠢,并愿继续摆脱:不必同外国比较,我所比较的对象,是我自己。——陈丹青《退步集》
10、没有一样东西只是你玩他,玩久了,它肯定调头来玩你。——陈丹青《退步集》
11、您是否害怕太有思想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做老婆会怎么样?陈:听这意思,男人们以为自己很有思想么?我注意到,今天的许多女子要比男子有思想,因此问题可能是:“这样的男人做老公会怎么样?”——陈丹青《退步集》
12、“事物都被意义和语言所覆盖,而摄影则是把这些意义和语言从客体的周围全部剥除干净……” 如果将这句话个佛家所云的如梦幻,如空花之类的语句放在一起理解,结论会不会很有趣?——陈丹青《退步集》
13、这个民族穷得太久了,一切在告诉他,我们不再穷了,我们也有地位了,全中国都在过一种假想的西方生活。全中国陶醉在这个假想中,罗马花园证实了这种假想。 这个民族需要一个梦,现在梦实现了。但这个梦是外国梦。梦中的景象全是外国。这一百年所有事情告诉你:我们以前的日子是不好的。不要再过那样的日子了。 再一个原因是革命。阶级灭掉了。中国地面上,士绅、精英、资产阶级、贵族,绝了种了。——陈丹青《退步集》
14、什么"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啊,什么"世界文化遗产"呀,其实就是一句话: 此处不许拆。——陈丹青《退步集》
15、可是人的心理线索很复杂,既通向熟悉亲切的,有认同感的历史景观,又会迷失在异己的,陌生刺激的新奇景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持续发生剧烈的西化和现代化运动,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景观变化,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开始模糊、混乱、断裂,到了今天,我们几乎找不到自己的线索了。——陈丹青《退步集》
16、奢华就是会花钱。有钱很好,有钱了,看你会不会花钱。 你要知道,中国人从来喜欢炫耀,中国这方面并不是那么温柔敦厚,那么俭朴,那是儒家的宣传,做的是另一回事。韩愈那么正派的士子,还有两个小蜜呢。 古人很张狂的…… 现在的暴发户想显摆,不会显摆。他们应该显摆,我希望中国的有钱人穿得奇怪得要命,过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艺术是这样出来的。中国必须有这么一群怪人,过非常不真实的生活。——陈丹青《退步集》
17、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可能是讲师,讲师到副高,然后多少教授。花钱买版在杂志上发表,这样才能过关。所以这些教授没有时间去上课,去关心学生。——陈丹青《退步集》
18、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上一代知识分子接受唯物论教育,进步论教育。它肯定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世界是进步的,我们做的一切是必要的、应该如此的、向前进的——所有的苦恼、官司、狂妄、灾难,都从这里来。——陈丹青《退步集》
19、今天,全国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二十年前,我 为什么去到纽约,不是为了移民,发财。而是为了到西方开眼界,看看油画经典的原作。当我走到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上下古今的西方油画看也看不过来,可是没有想到就在那里,我从此开始了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启蒙,认清了我们民族从上古到清末的艺术家谱——陈丹青《退步集》
20、绘画是视觉艺术,看不到真东西,一切都是空谈,就像是一群聋子在那里谈论音乐。可是我们全国上下千万名画家和艺术爱好者,居然也就空口谈艺术,谈了半个多世纪,像我这样的无知,今天还要给无知的学生上课。——陈丹青《退步集》
21、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陈丹青《退步集》
22、文凭是平庸的保证。——陈丹青《退步集》
23、连续剧你不要批评它,不要当它是艺术,它就是生活。你给我看电影,我马上计较哪个镜头没用好,哪个光没用好,连续剧你计较这些干什么?多深多浅,我不计较。我不喜欢,换台就是了。——陈丹青《退步集》
24、我们太迟接触现代艺术,又太早被现代艺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搅扰不安。小至油画,大到整个中国的文艺,都处于“更年期”。你看,传统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等,都面临持续变局。小说家要面对网络文学,音乐家要面对流行音乐,电影导演更面对影视业、制片人制度、盗版DVD等等,如果还像从前,脑筋只绕着镜头、用光之类“影像风格”转,你根本弄不到资金,干不成活儿。——陈丹青《退步集》
25、我所谓的“权力”,不是说谁在欺负谁,谁在受欺负。说破了,所谓体制,就是饭碗。四十多年前毛主席警告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今天,体制警告大家,并成功地使大家随时随地自我警告:“千万不要忘记饭碗。”——陈丹青《退步集》
26、“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这段话,对我而言显得不可理解,按照我的想法,一个民族若是历史没有被割断过,则今天的任何文化行动都会背上巨大的历史包袱,何以说这样的民族更加自由呢?——陈丹青《退步集》
27、当今世界架上绘画,都在不同程度地图像化。70年代末,罗兰·巴特兹啊他谈论摄影的专书中说: “摄影以其霸权镇压了其他类型的图像,不再有版画,不再有具象绘画,只有一种以摄影为模式的具象绘画,因受迷惑而顺从摄影。” ………… 简而言之,20世纪后五十年不是绘画的世纪,而是图像的世纪。重要的不是二者的关系,而是这种关系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观看”经验。——陈丹青《退步集》
28、好在“批评”的涵义之一即“评论”,评论的涵义之一即“赞美”,赞美又可衍生为“宣传”、“粉饰”“包装”之意,自然而然地,中国的批评乃成为一种大规模的“装饰性文本”。——陈丹青《退步集》
29、“择优录取”既难落实,“精英培育”自亦空谈,在校生专业品质连年下降,“博”不如“硕”,“硕”不如“本”,已是各院校公认的事态。——陈丹青《退步集》
30、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未经“领悟”的影像岂不意谓观看的枉然?——陈丹青《退步集》
31、经典之为经典,乃因其自身的生命与说服力。——陈丹青《退步集》
32、青春无价,才华不等闲——陈丹青《退步集》
33、他坦白,但什么也没交代。他说:“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陈丹青《退步集》
34、认知传统不是逆向回归,而是借助历史的维度认知自己。——陈丹青《退步集》
35、从前的委屈,行政左右学术是也,今时的荒谬,则学术根本就是行政——陈丹青《退步集》
36、我签,但即便是伦勃朗或毕加索此刻坐在正对面,我一定不会走上去要求签个名。我会目不转睛看他们,假如能够,我愿为他们捶背,洗脚,倒尿壶。齐白石说他甘愿给青藤八大磨墨理纸当走狗,绝对真心话。——陈丹青《退步集》
37、现时我们活在另一个中国,是另一群中国人。“中国文化”,不说也罢,如今唯余地名、人口,方言喧哗。种性还在,“大好河山”,也还在的,一时拆不尽,虽然名山胜景处多已架起进口的缆车。今年,长江三峡将有多少古镇为千年江水所淹没,沿岸山势从此堕落,陡然矮下去了。——陈丹青《退步集》
38、此亦一大话题——“图式化”,排斥感受力与深度表达,是创作的宿忌;图式,则蕴涵极度丰富的文化符码:图式化与图式,不是一回事。——陈丹青《退步集》
39、美术馆博物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一本活的大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陈丹青《退步集》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