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万寿山,当时叫瓮山,因而昆明湖又叫瓮山泊。耶律楚材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帝王之后,又曾任金朝国史院编修及尚书右丞。
成吉思汗攻破金中都,首先想到了他,下诏书令其从军参政,并为之起了个“美髯公”的外号。这一代天骄曾指着“美髯公”告诉其子窝阔台(后来的元太宗):“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耶律楚材为元朝服务数十年,有一半时间担任着中书令(丞相)之要职。他虽为契丹族人,却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晚年自号玉泉老人。他随蒙古铁骑南征北伐途中,时常怀念故乡山水,写下过“归隐西山五亩宫”等诗句。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病逝于蒙古高原,遗嘱以马革裹尸运回燕京,埋葬在玉泉山下瓮山泊之滨。
十余年后,元世祖忽必烈特意为其重修陵墓,建庙立像,隆重悼念这位开国元老。据说其时瓮山泊周围原来很荒凉,芦苇遮天,自从东岸增加了这处人文景观后,才变得热闹了。常有高官显贵、文豪墨客前来凭吊。耶律楚材不仅会搞政治,还精通儒学和佛经,乃至辞赋。譬如他题咏玉泉山上著名的华严洞,刚柔并济,很有点苏东坡感叹“大江东去”的味道:“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延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山横翠嶂架寒烟,野春平碧怨啼鹊。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军攻占元大都,耶律楚材墓难免受到冲击:坟头被夷为平地,祠堂也焚之一炬。若干年后,明代文学家沈德符记述:某贵族在西山盖房,挖地基时触及一古冢,掀开棺盖,见死者之头颅骨比常人大许多,又获石碑,方知此地埋着的是耶律楚材。看来玉泉老人不仅胡子长得美,脑袋也要大一号。
乾隆对耶律楚材的评价颇高:“闻其为楚材之墓久矣,使阅时而湮灭无传,岂所以褒贤劝忠之道哉?”他还亲笔题诗:“曜质潜灵总幻观,所嘉忠赤一心殚。无和幸免称冥漠,有墓还同封比干。电岁即仍非改卜,堂基未没为重完。擒文表德辉贞石,臣则千秋定不刊。”被成吉思汗倚为左膀右臂的耶律楚材,入土五百年后,终于又赢得了一位隔世的知音-大皇帝乾隆。
乾隆泼墨题诗,犹觉不过瘾,还让丞相汪由敦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元臣耶律楚材墓碑记》。“瓮山之麓有元臣耶律楚材墓一区,岁久弗治,渐就芜没。会其地近别苑,所司将有所营建,上特命覆以屋三楹,俾勿坏,而敕臣由敦记之。臣谨按元史,楚材事太祖、太宗,历三十余年,时方草昧,一切定赋税,分郡县,籍户口,别军民,皆其所经理。尝谓治弓尚须用弓匠,治天下安可不用天下匠?遇所不便于民,必力争不少屈,至有厌其为百姓哭者。
卒赖其规画,法制粗立,民得宁息。故论有元一代名相,必以楚材为称首。顾阅世久远,逐渐湮没,当日丰碑高冢已翳为荆蓁,几莫有过而问焉者······”谈性正浓的汪丞相还继续由耶律楚材墓加以发挥:史书上都说耶律楚材精于法术、未卜先知,但他真的能预料到自己死后能获此殊荣吗?假如没遇见眷怀圣哲的乾隆皇帝,他还不是早被人给遗忘了吗?这既是楚材的幸运,又是天下所有人才的幸运。
他的意思是:有了乾隆这位伯乐,古今中外的千里马都不用担心被埋没了。到底是御用文人,真会歌功颂德,表面上是在缅怀古人,却没忘记把当朝的国家元首也给大大地夸了一番。乾隆听到了,一定很开心。早在金章宗时,御批的“燕京八景”,就包括“玉泉垂虹”(后被乾隆改为“玉泉趵突”)。耶律楚材是金朝遗臣,对作为西山支脉的玉泉山情有独钟,并且爱屋及乌,相中了玉泉山麓的瓮山泊。他迷信风水,把瓮山泊视为宝地,虽然当时此水并无富贵气象,只相当于荆钗布裙的村姑,但事实证明,他确实没有看错。
操劳了一生的耶律楚材,枕山醉卧、伴水长眠,终于可以无忧了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