奭
读音shì(读音:是),特殊情况下读hè(音鹤),见下文详细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奭,盛也。从大从皕,皕亦声。此燕召公名。读若郝。《史篇》名丑。”
“奭”字金文从「大」左右各从一「日」或「目」,构形初义不明。隶变后变为从「皕」,「皕」是声符。金文用作姓氏。后世多用于姓名。
汉字含义:
(1) 盛大的样子。(参考《说文解字》的解释)
(2) 引申为极甚。
如:清末郑观应的《哀黄人》诗:“哀哉我黄人,伤心罔不奭。”
(3) 消散;消释。
《庄子?秋水》:“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意为: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
《新唐書?崔群傳》:“帝奭然欲赦之,以問宰相。”
(4) 惊视的样子。参考《玉篇》中的解释:“奭,惊视貌也。”但在历史典籍未见该含义的应用。
(5) 减。参见《广雅·释诂二》中的解释:“奭,减也。” 但在历史典籍也未见该含义的应用。
(6) 饮酒作乐、非常高兴地饮酒。参见《字汇补大部》的解释:“奭,又饮酒盛乐也。”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作《商君书垦令》中有:“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意思是: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价钱,加重收取这些东西的赋税,让租税的数量高出它的本钱十倍,如果这样的话,卖酒、肉等东西的商人就会减少,农民也就不能纵情饮酒作乐,大臣也就不会荒废政事而吃喝享乐。
(7) 通“赩”。赤色、红色;用茜草染成的红色。
《诗经·小雅·采芑》中有:“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意为:驾起战车驱四马。四马齐整气昂昂。大车红漆作彩饰,竹席帷子鱼皮箱,牛皮胸带与马缰。
(8) 通“螫”。发怒、恼怒。该含义通常读作hè(音鹤)(参考《集韵》的注音:郝格切。)
《汉书·卷五二·窦婴传》中有:“有如两宫奭将军,则妻子无类矣。”
(9) 中国姓氏,也用作人名。
罕见姓氏。现广西钟山、台湾台中尚有此姓氏。据《姓氏考略》注云: “召公之后有奭氏。” “召公”, 即周代召康公,姬奭,其后代或有以祖上名 为氏者,遂称奭氏。西汉时期奭氏避汉元帝刘奭名讳,改为盛氏(北海太守奭伟改为盛伟。)
“奭”字后世多用作人名,除周代的召公姬奭外,知名的还有汉元帝刘奭、东汉经学家荀奭、南北朝的医学家许奭、宋代学者孙奭、明代医学家韩奭等。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